“這樣的情況雖然不多,但的確有,臣本人就經歷過。有人到宮門上書,說有士卒休沐歸鄉時傷人,臣正好經過,便接了文書,轉交樞密院。樞密院的吏員說,這種事太小,當地就可以處理,非要鬧到宮門上書,分明是有人故意生事,不肯給回執,說是若一定要回執,他們就不接這份公文。”
孫策點點頭。“你回去寫一份詳細的說明,明天呈上來。”
王粲躬身領命。他記憶力極好,普通的事都能經年不忘,更別說這樣的事。
王粲離開之后,孫策獨自在殿中坐了很久。
如果王粲的指控屬實,那樞密院的問題就大了,大得讓他無法接受。
這才幾年,樞密院就腐化了?
樞密院就在他眼皮子底下,也能搞出這么多事,那遠離他視線的各部又是什么樣子?
他不敢想。
雖然對王粲的指控并未全采信,但孫策相信王粲所言必然有一部分屬實,否則王粲就是誣陷樞密院,任何一個理智的人都不會這么干。
放權會導致不良后果,這一點孫策早就有心理準備,但不良后果來得這么快,這么嚴重,還是讓他很驚訝,甚至很失望,很憤怒。
如果王粲所言大部屬實,不僅樞密院有問題,負有監察之責的軍情處難辭其咎,而負責京師治安的司隸校尉有失責之嫌,風聞上奏的御史同樣成了擺設。
這個后果太嚴重了。
孫策起身,叫來郭武,讓他去通知當值的侍從,他要出宮一趟,親眼看看樞密院在宮外的表現,看看樞密院的官員們是不是像王粲說的那樣生活奢侈腐化,看看百姓是不是對軍中將士敢怒不敢言。
郭武很快召集了相關的人員,孫策也換上了便裝,悄悄地出了行宮。
孫策剛剛出宮,劉曄匆匆來到偏殿,手里拿著兩份公文。見天子不在,以為是下班了,轉身又去后宮請見,一問才知道天子也沒回后宮。至于去了哪兒,誰也不知道。
劉曄大吃一驚,連忙返回軍情處,找軍師祭酒郭嘉。得知天子不在行宮,郭嘉也很詫異。正常情況下,這種事肯定會通知軍情處,而且很可能要他陪同的。天子不聲不響的出了宮,連軍情處都沒收到通知,這絕對是第一次。
他思索良久,對劉曄說道:“既然陛下不告訴我們,自然有他不告訴我們的理由。子揚,你也不用大驚小怪,且安心等著,明天再報便是。”
劉曄應了,拱手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