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時分,蜀軍兩個大營先后失守,三百多人戰死,六七百多人被俘,兩個校尉一個也沒能逃掉。
吳軍報仇不隔夜,剝去一百蜀軍輕傷俘虜的衣甲,只留一條底褲,將他們趕到鳳凰嶺下,送回蜀軍大營,并在嶺下高喊。
“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歡送蜀軍精銳歸營。”
俘虜回到大營,不僅讓嶺上的蜀軍將士臉上無光,還讓他們知道了夜間的戰斗概況。雖然曹昂第一時間下令將他們隔離安置,吳軍驍勇善戰的消息還是在將士之間傳播開來。相比之下,伏擊補給隊伍的勝利根本不值一提。
第二天一早,鄧展命人給曹昂傳話,要求換俘。曹昂之前只放回了押送補給的吳軍將士,后來攻破宣漢城,又俘虜了幾百人,還沒有釋放。鄧展要用剛剛俘虜的蜀軍將士換回他們。
換俘是很常見的事,曹昂沒有理由拒絕,很快回復鄧展,同意換俘。
吳軍俘虜們低著頭,魚貫而出。
蜀軍將士遠遠地看著他們,眼神復雜。即使是最無知的士卒也清楚,這些吳軍歸營之后,很快就會回到戰場上,成為他們可怕的對手,甚至比那天晚上在宣漢城還要勇猛,比昨夜襲營的吳軍還要兇狠。
放他們回去,絕不是一個合算的交易。
可是吳軍大營里還有他們的袍澤,其中還有兩個校尉,不放走這些吳軍俘虜,那些人也回不來。
對他們來說,沒有好與壞,只有壞與更壞。雖然知道放這些吳軍俘虜回去是放虎歸山,卻沒人敢出來阻止,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將來不會被俘,不希望被俘后沒有生還的機會。
從昨夜的戰斗來看,吳軍不僅戰斗力強,報復心更強。如果阻止換俘,將來一旦落到他們手里,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每個蜀軍將士的心頭都沉甸甸的,就像壓了一塊大石頭,讓人喘不過氣來。
曹昂站在高處,感覺著營中壓抑的氣氛,看著山下蓮花湖畔的吳軍大營,眉頭緊鎖。
吳軍在湖畔扎營,與嶺上的蜀軍大營鼓角相聞。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雙方靠得太近了,已經接近強弩的射程,萬一哪一方想發起攻擊,另一方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換句話說,雙方都要高度戒備,隨時準備戰斗。
這對雙方將士的心理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雖未開戰,其實比開戰更加兇險。將士們長期高度緊張,心理壓力過大,一有風吹草動,隨時可能發生營嘯,不戰自潰。
鄧展咄咄逼人,欺到面前,他必須要做出回應,否則軍心必亂。
可是怎么打,這卻是個問題。雙方兵力相當,主動進攻的一方必然要承受更大的損失。據險而守,他還有一定的機會取勝,陣而后戰,他必敗無疑。
曹昂絞盡腦汗,苦思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