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胛山頂,草木之間,一座小城依稀可見。
這便是公孫述所筑的赤胛城。相比于山下的白帝城,赤胛城才是真正的主體。然而不到兩百年,這座城就被草木掩蓋了,只有沿著山勢修筑的城墻能夠表現他的存在。
站在野草叢生、野樹橫出的城墻上,看著對面如一道銀線的白鹽山,看著長江兩岸夾峙聳立的夔門,聽江水滔滔,春風拂草,曹操感慨萬千,思索片刻,輕聲吟誦。
“我登赤胛山,艱哉何巍巍!
馬嶺如腸盤,重足立崔嵬。
樹木何蕭瑟,東風聲正悲。
熊罷對我怒,虎豹夾路啼。
谿谷少人民,葉落何飛飛。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
法正站在一旁,聽著曹操吟詩,心里掠過一絲不安。詩言志,曹操的詩中彌漫著沮喪、無助,東風聲正悲,思欲一東歸,難道他是想向孫策稱臣?
法正轉念一想,又釋然了。曹操集益州之兵而來,正是決一死戰之意,豈能有投降之心。只不過他的家鄉在關東,睹景思歸,也是人之常情。
詩人嘛,悲春傷秋,難免的事。
曹操沿著城墻走了一段,和法正商量將大營安扎在赤胛城的優劣。好處很明顯,地方夠大,地勢也利于防守;劣勢也很明顯,上山下山只有馬嶺一條路,極不方便。要將大量的物資運上山,耗時耗力,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法正之前也考慮到了這些問題,只是還沒找到妥善的解決之道。
正在他們商討時,彭羕帶著幾個郎官,抱著酒甕、果籃,背著釜,上了城。幾個郎官累得氣喘吁吁,滿頭是汗。彭羕也有些氣短,但他很快調整過來,四下張望了一下,便選好了野炊的地點,讓郎官們搭灶、尋柴,各自準備,自己快步趕到曹操、法正面前。
“永年,孤欲將大營安扎在山上,可有辦法將物資運上來,既要快,還要省力。”
“有。”彭羕不假思索,應聲答道,轉身指著不遠處的一道山崖。“可在那里建幾座吊臺,以轱轆牽引,將打包好的物資直接吊上來。”見法正面有疑惑之色,又笑道:“關東津渡吊裝貨物都是用這種方式,省時省力,效率極高。祭酒派出的細作沒有報告過嗎?應該不難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