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師將士隨即向孫權請令,要求出戰,擊沉這些不知死活的蜀軍。
孫權帶著廖立、吳奮,趕到江邊,登上載有拋石機的樓船,查看形勢。看著蜀軍斗艦在江心來回游弋,孫權叫過強弩都尉,問他命中蜀軍斗艦的把握有多大。
強弩都尉面露難色。樓船再穩,畢竟是船,不是平地,對拋石機的影響本來就很大。主要問題是兩個:一是三角定位不準,距離測離的位置大,二是發射時的穩定性不夠,散射嚴重。用來攻擊固定的目標尚可,攻擊移動的目標便有些勉為其難了,十發一中都算好的。
孫權很失望。這肯定不合算,而且他也沒有這么多鐵丸可用。在損失了一船鐵丸后,總數只剩下三千枚的鐵丸勉強能滿足攻克巫縣的需求,還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身為征西中郎將,他只有配備兩具巨型拋石機的資格,每臺拋石機配備千枚鐵丸,想重現攻克秭歸城的威力是不可能的,那是陛下親征才有的規格。陛下特別照顧,多配合了一千枚鐵丸,結果被那幾個沒見過世面的士卒沉進了江里。
每次想到這件事,孫權都氣得牙癢癢,想砍人。
如果他現在擁有十六具拋石機,充足的鐵丸,拿下巫縣何難之有?曹操率領主力來了又能如何,連他一起砸死,還省了事呢。
夢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孫權嘆了一口氣,決定派斗艦出營接戰。
戰鼓聲響起,水寨營門緩緩打開,四艘中型斗艦成一列縱隊,魚貫出營。出營之后,立刻變換隊型,兩艘斗艦并肩列陣,迎向江心的蜀軍斗艦,另兩艘依舊保持前后陣型,沿著長江南岸,逆水而上,包抄蜀軍的右翼,截斷他們的退路。
謝旌見吳軍水師只有四艘斗艦出戰,居然還有全殲自己的打算,勃然大怒,下令將士們對正面迎戰的吳軍斗艦展開圍攻,只留下十艘戰艦監視,以防有更多的吳軍斗艦出營。
至于駛向上游的吳軍斗艦,他根本沒有放在眼里。
李異率領近百艘戰艦潛伏在上游的水灣里,隨時可以沖出來,撕碎這些狂妄自大的吳軍。
轉眼之間,二十余艘吳蜀斗艦就戰在一處。
吳軍斗艦勝在體型大,兩艘斗艦齊頭并進,始終保持陣型,所向披靡。
蜀軍斗艦勝在數量多。四面圍攻,不斷從兩個方面發起進攻,希望能切入吳軍斗艦之間,將兩艘斗艦分開,各個擊破。奈何吳軍防得嚴實,配合又默契。一旦發現有蜀軍戰艦企圖沖擊,吳軍斗艦立刻互相靠近,硬生生將蜀軍戰船夾住、壓沉。
雙方戰得激烈,在江心反復沖擊,難分勝負。
戰鼓聲雷鳴,在山谷間回蕩,像是兩個無形的巨人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