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漢朝的感情自然不同。
“是啊,從這一點上看,陛下以身作則,厲行節約,是真的以史為鑒。”
楊修轉頭看著荀彧。“荀文若,你話里有話啊。難道陛下就這一點是以史為鑒?”
荀彧笑而不語,伸手示意楊修入座。兩人隔著大案,楊修瞥了一眼旁邊的文卷,用眼神詢問荀彧。荀彧主動將文卷推到楊修面前。“正在請教你這個才子。如果能幫我潤色一番,那就更好了。”
楊修展開文卷,一目十行,一會兒就讀了幾頁,嘴角的笑意也越來越明顯。
這是一份記載漢末的私史,從黨錮之禍說起,開篇就是三君陳蕃、竇武、劉淑的小傳,一直寫到吳國肇立,天子登基,諸多漢朝老臣與會,見證新朝的誕生。
楊修放下文卷,似笑非笑,卻不置一辭。
“還能看嗎?”荀彧不緊不慢地問道。
“不僅能看,而且好看。”楊修眼皮輕挑,笑出聲來。“如果氣死幾個,就更好看了。”
“氣死?不至于吧?”
楊修沒有說話。正好唐夫人帶著侍女進來,奉上沖泡好的茶。楊修很驚訝,唐夫人這燒水的速度也太快了些。唐夫人解釋說,荀彧有喝茶的習慣,而且性子比較急,一坐下就要喝,所以她養成了習慣,第一次只燒小半壺,很快就能燒開,讓荀彧先喝上,再燒一大壺備用。
楊修贊了一聲:“依我看,夫人比文若更當得起王佐二字。”
唐夫人俏目微閃,雖然眼角已經有了淺淺的魚尾紋,眼神卻依然靈動。看到案上的文卷,她會心而笑,順手收了起來。“都是閑的。明明不是良史之才,偏要學人著史。好在主簿是至交,要不然傳出去,不知道怎么被人笑話。”
“夫人說是笑話,我倒真想起一個笑話,與趙祭酒有關的,不知文若聽說過沒有。”
“趙邠卿?”荀彧也來了興趣。
楊修點點頭。“文若,問你一件事,趙邠卿與陸伯言私交如何嗎?”
荀彧仔細想了想,也不禁驚奇。孫尚香進駐關中之后,除了軍務之外,對其他事務也很關心,教育就是其中一項。關中書院落成時,孫尚香還去見禮。按理說,趙岐與陸遜見面的機會很多,加上他與陸遜的從祖父陸康的交情,應該往來密切才對。
可是他從來沒有聽說趙岐與陸遜有私人交情。
“他們之間有過節嗎?”
“過節倒是談不上。也就是當年在趙祭酒赴關東,與計相坐而論道,伯言負責記錄,多寫了那么一筆。”楊修越想越好笑,最后忍不住笑出聲來,險些嗆了。他搖搖手。“不說了,不說了,背后不說人短,你要是有興趣,還是去問趙祭酒本人吧。”
荀彧見楊修神情詭異,估計沒什么好事,也沒往下問。兩人說了一陣閑話,又回到了當前的形勢上。荀彧做了一番鋪墊后,佯作隨意地問道:“德祖,我有一事不明,你能否為我解惑?”
“什么事?”
“我聽說蔣子翼在宕渠,辛仲治去了陛下行營,時間也不短了,為什么一直沒談成,眼下還有大戰一場的意思?莫不是曹孟德父子的貪得無厭,不肯稱臣?”
楊修眨眨眼睛。“這倒不是。文若想必也清楚,曹孟德的妻妾、子女其實都在陛下手中,曹子修更是陛下的妹夫,他們之間的私交也不錯。曹孟德若肯稱臣,就算蜀王保不住,封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過,談下來的總不如打下來的,你說對吧?關中有你荀文若從中斡旋,新政推行還算順利,益州有誰?總不能讓甘興霸那個錦帆賊回益州主持新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