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苦笑,卻不解釋。他聽到這個風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難逃干系,越解釋越麻煩,索性不解釋。事實上,他也的確有過這樣的心思,想趁勢解決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為董卓正名。
不知道是不是避嫌,蔡邕寫成的前朝史中,沒有為董卓立傳。
魯肅沉思良久,對賈詡說,這件事不是安西都督府能解決的,要請朝廷下詔才行。不如先生張羅一下,上書朝廷?
賈詡責無旁貸,答應了。他與趙阜等人商議后,定下一個基本原則:不飾功,不諱過。對董卓曾經立下的功,如實陳述,不加虛飾;對董卓犯過的錯,也不忌諱,一一如實。如今董卓已經身死族滅,就算有再大的罪也償還了,能讓朝廷承認他的功勞就是最大的勝利。
當然,涼州人要從董卓的過失中吸引教訓,改改這濫殺的壞習慣,不能步董卓后塵。
定下這個原則后,賈詡先讓趙阜出面,與諸家聯絡通氣。經過反復討論,諸家基本接受了賈詡的這個觀點。董家除了牛輔這個女婿還活著之外,已經沒人了,正不正名其實無所謂,關鍵是看朝廷對涼州人的態度,是不是還有關東人的傲慢。
真要為董卓平反,難道要殺北地郡皇甫家滿門?北地郡雖說如今屬寧州,原先也是涼州人。
賈詡親自執筆,為董卓寫了一篇別傳,詳述了董卓的一生,功過如實照錄。
寫完之后,賈詡請魯肅過了目,用快馬送往行在。
雖然還沒有得到回復,但涼州人的擔心、質疑已經抒解了一大半。爭論繼續,相關的工作事務卻沒有停止,在賈詡運籌帷幄,趙阜等人出面聯絡的努力下,重點漸漸轉換為如何集中人力、物力,在秋后對蜀作戰中建功立業,證明涼州人的價值。
馬騰進入漢陽郡后,不斷收到消息。
消息很多,也很雜,馬騰的心情也變得很復雜。一會兒喜,一會兒憂,七上八下。
馬騰到達射虎谷后,馬云祿親自趕來迎接,與馬騰見面。
多年不見,馬騰幾乎認不出馬云祿,馬云祿也幾乎認不出馬騰。
馬云祿越發英氣勃勃,走路帶風,第一眼看到時,馬騰幾乎將她認作已經陣亡的次子馬休,眼淚嘩的一下就涌了出來。馬休陣亡時還年輕,胡須不多,長相、身高都與馬云祿有幾分相似。
馬云祿也很傷感。幾年不見,馬騰高大的身軀有些佝僂,雄壯的氣勢不再,連看人的眼神都不復威猛,透著那么一絲軟弱、心虛。原本烏黑的頭發白了不少,臉上的皺紋也多了,比實際年齡至少大了十歲。
馬云祿鼻子泛酸,原本準備了很久的狠話也說不出口了,在馬騰面前拜倒。
“阿爹,這才幾年不見,你怎么老弱至此,是病了嗎?”馬云祿唏噓不已。
馬騰也紅了眼睛,拉起馬云祿,看了又看。“你還知道幾年?你和孟起一個比一個心狠,去了關東就不回來,連你二弟陣亡了都不回來看一眼。是不是要等我和韓文約一樣陣亡了,你們才肯回來為我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