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荒的難民,想也不用想,肯定不會有太多工藝精湛的匠人。
從頭開始培養,又需要一個工藝逐漸精進的過程,李潼也不能預估這個過程是長是短,不能確定憑自己的財力能否支撐到可見回報的時候,從低開始,逐步發展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麻的初步加工也不需要多精巧的技藝,麻繩、麻線乃至于麻布的制作,都是一般居家婦人能夠掌握的基本技能。
有了這些商品產出銷售,先把局面盤活起來,才能在后續發展到更高一級的造紙、榨油并飼養之類行業,獲取更多的利潤。
有了更大的利潤,有了一大批成熟的工匠,甚至可以嘗試擺脫麻制品的單一限制,涉足到其他行業中,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李潼先將這一模式向田大生淺作講述,然后才講到具體的操作步驟:“養足精神后,我先讓府中籌措一批財貨交付田翁,田翁持此向縣廨典買城東兩處莊子,這便是故衣社發展的根本。”
王府財貨之類去向如何都有一個底冊留存,以備朝廷有司檢索查閱,所以李潼也只能將主意打到他姑姑太平公主贈給他的這一批私財產業上來。先把改建西園的財貨挪用一批,將城東兩處田莊從賬面上轉移到田大生等人名下,這樣才能更加靈活的操作。
太平公主送的那三座田莊,龍門那一處太顯眼,而且還加設有尋常小戶根本就不能擁有的碓硙,李潼打算保留下來自己府邸經營,也當作一個私密的小金庫。
感德鄉那一處,所在多胡人聚集,法度管理較之別處要寬松一些,正適合作為故衣社的一個總部。
李潼打算將這里收回之后,不再耕種作物,直接改造成一個倉儲基地,閑時可以租賃給胡商存放物貨,等到故衣社發展起來的時候,則就作為收儲商品財貨的一個中心。
三川鄉那處莊園面積最大,則可以作為一個產品加工的基地,用來培養一批核心工匠。
而且三川鄉那里,本來就有朝廷少府尚方監所轄的一批工坊,諸如皮革加工、磚瓦陶冶之類,都邑權貴陪葬冥器所用的三彩之類器物,主要便在那里產出。將故衣社的工坊設在那里,就近偷師也方便。
聽到大王這一系列的構思,田大生面露難色,口中遲疑道:“仆不是怯于任勞,只是事涉諸多,才力卻實在微薄,寒戶生計操持都沒有良計,突然任此大計,怕是……”
李潼聞言后便笑起來:“人哪有生而知之,才技都在于歷練,行社草創,諸事仍微,只需勤懇,閱歷經深之后,自然通達。”
田大生的擔心,他不是沒有考慮過。但也正如他所言,又不是一上來就搞一個多大的規模、多復雜的產業,人的稟賦才能,都是逐步挖掘。
雖然田大生年紀已經不小,潛力前途或許有限,但卻忠勤可信,只要能夠鋪設一個基礎、打起框架來,就算真的才力不濟,屆時李潼擇才任用,也能更加從容。
“之后幾日,田翁且先走訪閭里,收買舊衣。等到田莊過戶,再采買一批麻種。等到群義歸洛,便可以走訪近畿鄉野,約見諸府兵亡戶。捐麻入社,授以冬衣。若無麻可捐,便寄名授種,于莊田內墾荒種麻,同樣也能得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