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俊臣舊年行商販業于淮間,因為犯事而被抓捕入獄,關押在和州州獄中。
時任和州刺史乃是李唐宗室東平王李續,卷入垂拱四年的宗室作亂中被干掉了。本來這件事跟來俊臣關系也不大,其人仍被關在和州監獄里無人問津。
天授革命時,右肅政臺大夫李嗣真諫言天下冤獄實多,希望能夠發使撫問,檢索冤獄。
武則天以新任宰相史務滋領銜此事,檢舉推翻了多少冤案,李潼是不清楚,唯一知道的一點就是來俊臣這個惡魔就這樣被放出來了。
其人所以脫出囹圄,說法也很有黑色幽默,言道正是為了北上神都舉報越王李貞造反,不想行至和州被李貞的同黨李續給抓捕,如果他當時能夠告密成功,朝廷根本無需大軍平叛,遣一使節便可將越王李貞殺在州治。
來俊臣這個家伙也是趕巧了,甫一出山便嶄露頭角,直接參與到宰相武長倩的謀反案中。武長倩便是岑長倩,天授元年也被恩賜姓武,雖然在革命前后始終乏甚存在感,可是在爭嗣的問題上還是沒能免禍。
岑長倩謀反一案牽連甚多,多名高官大員被牽連其中,麟臺監沈君諒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李潼雖然在乾陵居喪,但對這件事也是所知頗深,因為岑長倩就是被在長安與咸陽之間被直接干掉的。武攸宜之所以被派任西京留守,就是為的干掉岑長倩。
岑長倩本身就是貞觀名臣岑本文的侄子,又立朝多年,長期擔任宰相。為了除掉這樣一個重要人物,當中也波折頗多,先是以出征吐蕃為名義遣出朝堂,行過西京時,由途中被直接干掉,甚至都沒有押回神都入審。
而后岑長倩子侄被守捕于神都,在來俊臣等酷吏威嚇逼壓之下,引誣多名大臣,一同處以極刑,這其中就包括沈君諒。
甚至就連岑長倩的叔叔岑文本都受到連累,本來陪葬太宗昭陵,被武攸宜率兵毀墓遷出。
昭陵與乾陵同在咸陽附近,當時武攸宜還途過乾陵,李潼估計其人是故意前來示威。這在當時,也讓一家人心驚肉跳了很長時間,擔心遭受波及。
至于間接導致來俊臣出山的李嗣真與史務滋兩人,也都沒能置身事外,一個遭到貶官放逐,一個蒙冤入獄而選擇自殺。
對此李潼也只能感慨,人未必有為惡之心,但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卻無意間造成惡果。當然就算沒有來俊臣,也會有別的酷吏涌現,歸根到底,還是當權者自己的邪念作祟。
對于沈君諒的死,李潼是深感遺憾。他自知這位大監南人出身,朝中本就乏甚根腳,之所以還能復相,大半還要承惠于李潼。雖然有了二度為相的風光,但李潼也不敢細想其人走上法場時,對自己究竟仍存感激還是心存怨恨。
原本歷史上,在這一輪風波中該死的應該是格輔元和歐陽通,但是這兩人都因為李潼的緣故而大大偏離了原本的軌跡,沒能在這個時期入直政事堂,也就免于在李武爭嗣這場風波中站在最前方,從而幸免于難。
可是沈君諒這個原本的事外之人,卻意外的卷入其中,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對象,李潼對此也是不乏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