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見契苾明等一行被引入軍中,李潼便勒馬頓住,之后契苾明等一行人便趨行入前抱拳作禮:“末將等恭迎大總管。”
“道左說話!”
李潼抬手一指道路南側的坡地,并在親衛們的簇擁下脫離了仍在保持前行的大軍。
眼下雖然距離天黑還有一個多時辰,但大軍前路五千人馬并馱力、輜重在貼近黃河的這條道路上前后綿延十幾里,想要在天黑之前完全進入潼關,也是不容耽擱。也就是內陸行軍尚有關城可以投靠,若是巡伐邊遠,此刻大軍早已經需要尋找宿地、扎營設灶了。
“有勞久候了,新掌大軍,人事陌生,眾將軍各自入前簡介吧。”
登上道左土坡后,李潼下馬一邊活動著長時間騎行顛簸而有些酸痛麻痹的腰胯,一邊對眾人說道。
他對眾將各自資歷倒是已經熟記心中,但當面認人還是做不到對號入座,畢竟朝廷內外有名有號的將領便有幾百乃至于近千之眾,他此前又沒有深入的掌控軍事,能夠認識且熟悉的實在不多。
眼見雍王殿下言談語氣不失溫和,眾人心里也都暗暗松了一口氣,開始入前各作自陳。李潼一邊聽著眾人介紹,一邊點頭回應。
前來迎接的將領有十一人,其中三個是就近虢州、商州與華州的集募軍使。這又是一個臨時新加的使職,召集各州折沖府將士并訪募健兒從軍。剩下的八個,則全都是遠代北道的行軍總管們。
代北道大軍六萬有余,南來有五萬之數,朝廷召入神都兩萬充任宿衛,剩下的基本就被李潼包了下來,歸入他關內道所統轄。
至于那些統軍的將領們,基本也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擔任禁衛將領,另一部分則留給了李潼。代北道行軍,本有十八路總管,拋開一個充數的武攸宜,眼下站在李潼面前的,就有八人之多。
這么算起來,在高級人才的競爭力上,自己居然能跟朝廷平分秋色。
當然李潼也明白,這些人之所以留下來,原因也是有很多,有的是身上武周痕跡太濃厚,擔心遭到清算,有的是朝中乏于援助,根本就沒有被召回朝堂。
站在隊伍前方的契苾明與曹仁師,恰好便是這兩種情況的代表。
契苾明之父契苾何力乃是貞觀時期著名蕃將,因其功盛,不獨娶了李唐宗室女,嫡子契苾明也在襁褓之中便授勛上柱國、得封縣公。
契苾明雖然不及其父功壯,但人生履歷卻基本復制了其父的過程,深得圣皇武則天的信重,其母與其妻俱賜姓武,嫡子垂髫便得授三品。在一眾蕃將中,所得殊榮恩寵也是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