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他們剛剛沖入拒馬戰陣的外圍,唐軍弓弩手們同樣入陣分列,引弓攢射。突厥雖然甲械精良,但也只限于本部人馬,至于這些征召而來的胡部附庸,則就需要械用自備,防護自然簡陋,一旦靠近上前,便被大量的射殺。
中軍大帳前,欽陵淺觀局勢后,便放棄了對正面戰場的重點沖擊,而是開始分別出擊幾處峰谷道路。
經過這幾天的試探,他對唐軍的調度分配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雖然此前戰斗也猛烈,但他還并沒有用出全力。到了今天,試探初步完成,他便用出了一個蓄勢頗久的殺招。
吐蕃軍陣中突然出現了許多造型古怪的大車,這些大車車駕龐大并蒙覆著厚厚的皮革,而且車輪左右各有兩環,彼此間距兩尺左右,內者為大,外者微小。
這是吐蕃為了進攻崎嶇山地、不利騎兵沖鋒而專門打制的戰車,名為牦牛車,堅韌的牛皮裹縛,能夠極大程度的阻擋唐軍強勁的箭矢。牛皮下并沒有車板,卒眾們可以直接在里面推軸而行,如此便可直抵烽堡下攀巖肉搏。
原本欽陵是打算將這器械用在攻奪赤嶺上,現在則提前用在了進攻王孝杰米柵。有了這樣的戰車防護,唐軍的遠程打擊便幾乎喪失了有效的殺傷力,盡管一些烽堡守將也及時想到用火攻燒掉這些牛皮車,但效果并不算好。
當吐蕃軍眾近乎無損的抵達烽堡附近乃至于突破柵欄后,唐軍的防守壓力便陡增。幾路吐蕃軍眾如洪水般涌入峰谷,放眼望去,峰谷中盡是黑壓壓的人頭,密密麻麻的讓人沒來由的心里發慌。
特別是當一些防線發生肉搏近戰的時候,幾天時間下來一直占據防守優勢的唐軍便傷亡陡增,不得不向各處進行增援。
黑齒常之一邊在營中調度人馬,一邊密切關注前陣動態。這幾天時間下來,一直保持著高強度的攻守作戰,唐軍的兵力劣勢漸漸凸顯出來。
吐蕃人馬是唐軍的兩倍有余,本身作為攻戰方,主動權要更大,可以更加靈活的調度輪換。而唐軍幾次的試探出擊則就收效甚微,幾乎沒給戰局帶來什么明顯的扭轉。
盡管此役只要守住王孝杰米柵,唐軍的戰略意圖便基本達成。但吐蕃的攻勢太兇猛,不得不說還是讓軍心稍有低迷。
這一天時間進行下來,又是一場接一場的慘烈戰斗。與前幾日唐軍僅僅只是疲累不堪相比,今天的損失可以說是慘重有加,為了防守住吐蕃所重點進攻的幾處峰谷,唐軍戰損將近三千余眾。
當然,吐蕃為此所付出的代價更大,幾處峰谷尸骸沉積,幾乎將峰谷都給填平。有的地方所堆積的敵軍尸首甚至直接與烽堡城墻等齊,放眼望去,盡是殘肢斷臂,猙獰而又恐怖。
經過了這一天時間的戰斗后,傍晚雙方休戰,氣氛顯得沉悶壓抑,巨大的戰損也讓各自都安分下來,歸營起灶進食。
入夜后,山谷外的吐蕃大營中顯得尤為寧靜,甚至就連夜中照明的篝火都沒有點燃,整片大營都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眼見蕃軍營中如此沉悶,谷中唐軍眾將不免又起了心思,不少人請戰夜襲。但黑齒常之自知欽陵詭計多端,若計止于此,實在不是其人該有的水平,權衡一番后,還是擺手拒絕了眾將的請戰,并不覺得眼下是大舉反攻的好時機。
然而當再次天亮的時候,山谷內唐軍再向外望去,卻驚訝的發現對面的蕃軍早已經人去營空,在昨夜進行了大規模的撤離。
眼見這一幕,不乏唐軍將領大感懊惱后悔,乃至于有人暗里抱怨黑齒常之老將膽怯,竟然放任疲軍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