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齒常之心里也是不無后悔,無論吐蕃撤軍是真是假,若昨日能夠殺出,吐蕃數萬人馬的調度必然不能嚴格統御,一定會發生真正的大潰逃。
但既然這樣一個戰機已經失去,黑齒常之也就不再多想,在敵勢不明的情況下,并沒有直接下令追擊,只是派遣斥候人馬沿著蕃軍撤離的蹤跡進行追蹤,辨其虛實,再作后計。
多達數萬人馬的撤離,自然無從掩飾,更何況吐蕃軍中本就有大量軍紀不高的胡部附庸。很快唐軍的斥候們便在郊野中發現了吐蕃軍眾的撤退行蹤,前后蔓延仍是數里有余,垂頭喪氣,軍紀散漫,一副敗軍之相。
數萬人的敗相可不是單憑偽裝就能裝出來的,所以當這一消息傳遞回來的時候,眾將請戰之心更加熾熱。
“賊軍自走而非潰敗,其志雖喪但其力仍存。欽陵用兵,不……”
黑齒常之還在沉吟,帳內已經有一個將領起身大聲道:“燕國公名位早達,自可求穩為上,不戀殊功。但末將捐身報國,枕戈待旦,又逢雍王殿下壯志巡邊,狩功良時,實在不甘心就此錯過!末將只身請戰,若拙志得逞,則與公同榮。若不幸遭伏,身既死國,亦無懼罵名!”
聽到這話,黑齒常之又是一陣沉默,昨夜沒有應請出戰,已經是他失策,今日若再阻追擊之計,則雖功猶罪。單單眼前眾將錯失殊功,巨大的失落感之下,便能彈劾的他名位俱毀。
而且他也實在不甘心放任蕃軍就此撤走,于是他便舉手下令道:“諸位出擊則可,但一定要謹記前后部伍不失呼應,切不可貪功孤進。”
眾將急欲出戰,無論黑齒常之說什么,自然都是忙不迭答應下來。
既然已經決定出擊,那自然越快越好,黑齒常之即刻便在營中點出一萬人馬,著令諸將分領,直追蕃軍后部而去。
同樣黑齒常之也沒有就此松懈,一方面嚴令留守之眾守住王孝杰米柵,一方面則親率三千部伍為諸將后繼,接應諸軍。
“欽陵誠是兵道詭才啊!”
離開王孝杰米柵的時候,黑齒常之又忍不住嘆息一聲。他已經可以篤定欽陵此番撤軍必然有詐,但哪怕是他,都忍受不住任由蕃軍撤離,更不要說唐軍那些渴功的眾將士們。
現在欽陵就是逼著唐軍放棄王孝杰米柵的有利地勢,也一定會在野地中進行反撲。這一戰打到如今,終究還是勇者當勝啊!
果然,黑齒常之率軍離開王孝杰米柵不久之后,前路斥候便回報戰況,道是欽陵已經率領吐蕃軍眾反撲而來,幾路先行的唐軍全遭到截殺。
黑齒常之對此并不感到意外,只是在保證馬力的情況下加速行軍。再前行十數里之后,便看到前方曠野中已經展開了慘烈的會戰廝殺。
吐蕃軍眾潰走不假,但潰逃的僅僅只是其所部諸胡附庸,而吐蕃本部精銳,則仍然不失組織,正在前方郊野中與唐軍進行著激烈的纏斗。
哪怕僅僅只是本部人馬,吐蕃兵力也略占上風。特別在反擊的過程中,欽陵親自率領三千精銳,直接伏殺全殲了唐軍追在最前方的一路人馬,這大大振奮了吐蕃頗有低迷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