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盡忠聽到中年人此言,怒極反笑,指著中年人冷笑道:“若非老子起事搏命,你等群員俱為文翙圈廄走狗畜力,今文翙已除,觀我大軍滯留唐國,視我命令為兒戲!老子殺得趙文翙,更懼你等卑員?”
說話間,李盡忠已將佩刀抽出腰畔并直將刀鋒指向中年人,中年人眼見這一幕,倒也不再堅持,直接深跪在地并大聲道:“末將言有冒犯,可汗若誅,我不敢辭。但若因此卑微一命有彰可汗兇名,使群部離心,敗壞可汗大事,此亦不敢承受之大罪!”
正在這時候,一直在李盡忠一側默然不語的孫萬榮連忙行出,膝行入前手握李盡忠刀背勸諫道:“可汗請息怒!今諸部匯同舉事,共尊可汗,只因唐國積威深刻,私意難免憂慮成敗。但今我軍接連告功,后路人馬相繼有聞,也一定會奮勇南來。今南面還有唐軍眾多,急需攻克,成就大事,實在不可因一時意氣殺我將才啊!”
李盡忠臉色變幻一番,片刻后將刀抽回入鞘,并緩緩行至中年人面前,將刀連鞘遞入其人手中,接著便拍著他的背笑語道:“此刀曾于營州斬趙文翙,巨仇之血飽浸鋒芒。今解刀贈你,還要怨我兇惡薄情?”
中年人聞言捧刀,頓時熱淚盈眶,將刀抽出舔舐其鋒,然后便伏地大哭道:“賊血甘甜可口,可汗殊恩厚賞,祚榮必銘感不忘!高句麗亡以來,我部徙于營州,為奴半甲子,無時無刻不盼能直身揚氣,今承命可汗、了卻夙愿,合部必舍命相報!”
中年人名祚榮,乃遼東粟末靺鞨族人,其部先為高句麗附庸,因高句麗覆亡而被強征入唐于營州安置。
不同于契丹與奚這兩蕃雖然為唐附庸、但起碼還有族地能夠繁衍休養,靺鞨人入唐后則就被編入營州城傍,成為軍事上的消耗品,多年來跟隨著唐軍的征戰步伐而死傷無算,但又沒有什么榮譽獎賞。
這一次契丹人攻破營州,才將當地的靺鞨族豪酋們解救出來,自然也就加入到了契丹叛軍中。但靺鞨由于本身沒有固定的族地安置,其部屬多與遼東那些高句麗遺民們雜居,想要重新招聚起來也需要時間。因此如今靺鞨首領乞乞仲象東渡遼水招聚舊部,而祚榮則被契丹脅迫隨軍為質。
隨著祚榮伏地謝恩,大帳內氣氛再次有所緩和,包括此前遭受毆打的李魯蘇也叩拜請罪,其余胡酋們也都各自表態,接下來一定會增派部屬以助軍勢。
一場宴會進行下來,當中雖然不乏波折吵鬧,但最后總算是和氣收尾。
待到諸豪酋部將們各自退出,帳內只剩下了李盡忠與孫萬榮,李盡忠臉上醉意有所收斂,接著才伏案長嘆一聲道:“唐軍,真的是太強了……本以為其國禍亂頻生,必然無力經略遠地,卻不想仍然抗阻連連。以我族中精養十數年之強徒,竟還仍然不能全殲其一曲別部,若其后軍俱有此戰力,那實在……”
契丹此番南來寇掠,表面上看起來自然是順風順水,不足幾個月的時間,便已經席卷河北近半疆土。但真正的情況,只有李盡忠、孫萬榮等首領才知,在這旺盛的表象下,局勢其實已經發展到就連他們都無從控制的地步。
此前因見幽州人事盛集但又軍事混亂,幽州都督竇孝諶昏聵無能卻又強驅他們與突厥交戰,于是在經過一番權衡之后,趁著唐軍邊將們之間的矛盾,李盡忠直接洗劫幽州而走。
這一次成功自然壯大了他的野心,再加上擔心遭到唐國的報復,歸部整頓軍勢,索性公然叛亂。之后招取兩蕃勇卒攻取營州,其實到了這一步,李盡忠已經打算停一停,起碼看一看之后唐國的應對策略,再決定是否要繼續進行下去。
但此前幽州的勝利,已經讓部眾們貪欲旺盛起來,加上靺鞨等新加入的部族鼓噪,李盡忠幾乎是被群情架著離開遼西,再次回寇幽州。然而幽州守將楊玄基僅憑幾千散卒并殘破城池,便將數萬大軍強阻月余之久,這更讓李盡忠對接下來的行動心存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