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又贊嘆說道,言語中已經少了許多的幽怨與戾氣。
諸多高官子弟都無緣美職,雖然無改這些身受惡官者的處境,但起碼是明白了這樣一個銓選結果并不是因為選司之外的場外因素操縱而讓他們倒霉。
這世道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官有好惡之分,只要是在規則之內的授給,便也不必因此怨天尤人。一時的失意在所難免,但見到明君直臣的朝廷氣象,但能忠謹于事,總有出頭之天!
選人們感慨蘇味道風骨強硬,又不免為之擔心,但他們卻并不知道這件事與蘇味道的關系還真的不大。
官場上到了一定的勢位,所謂的秘密便不成秘密。雖然賀八的職務授給只是圣人對吏部的授意,但所傳達的意味卻在極短時間內傳遍了朝廷。
選司收尾的工作本來就卡在了一眾高官子弟的選授上,當這件事發生時,許多參銓的高官子弟職位還懸而未決。
所以便不免有許多人亡羊補牢,發動各自的人事關系,希望能將自家子弟量低授給。哪怕一些官員子弟本就才器不俗、堪任美官,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敢夸奇標異的為子弟向高處奮求。
選司雖有規章,但制度總是由人來執行,再嚴密的規矩也防不住人情的滲透。在一番緊急操作下,呈現于大眾面前的便是這樣一個銓選結果。
如果這只是一時之特異還倒罷了,隨著銓選長名榜公布,吏部侍郎張嘉貞旋即便上書朝廷,奏陳選司結果之余,并就今次銓選結果作為一個標準,提出了一些日后臺省高官子弟參銓量授的一些舉措,大有將此特事定為常典的味道。
眼下失意選人們還在選院摸查選事不公道的地方,而內朝中也因為張嘉貞的上書議論爭執不休,一條一條通過著針對蔭官的各種規令限制。諸如父子不得內外掌印、兄弟不得并事臺省等等。
吏部三名長官同參此會,侍郎張嘉貞作為倡議者,自然是會議爭辯中的一個主角。
尚書蘇味道則怡然于事外,雖然端坐在堂,心卻飄回了家里,正盤算著好不容易趕在年前做完了銓選大事,回家后要問一問夫人前言準他招細人侍女消遣娛樂還算不算數。
至于另一個侍郎李敬一則是臉色灰暗,垂首席中不發一言。雖然并不抬頭張望,但李敬一卻能感受到在堂不乏官員正以幽怨的目光注視著他。
這一次眾多高官子弟一起沉沒,李敬一多少是難辭其咎的。正是因為他私心作祟,就許多選員問題與蘇味道爭執不休,所以才遲遲沒有形成定議。
原本諸官員們也樂見選司爭執,自家參銓子弟多少會從中得利。可是隨著圣意表態,他們頓時不淡定起來。若大量官員子弟都已經選定,還可以用已成定論模糊過去,可現在諸事未定,他們自然就免不了要作表態回應了。
總之,一切都怪這個私心作祟的李敬一,幻想著自家一門三相的榮耀,卻連累老子們迫不得已要作骨肉分離!
眼下李敬一已經是眾怨匯聚,而等到今日會議結束、諸事形成定則,那怨恨必將更加的成倍涌來。日后凡有高官子弟參銓,不罵兩句李敬一那就是對自己的前途都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