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揉弦一個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現力的技巧,用它可以來表現不同風格和特征的每一個音或每一個樂段。
一位評委推了推眼鏡:“揉弦的要點是怎樣找到手的最佳動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寬窄來演奏出每一個樂段獨特的風格和特征。”
電視機前的星海音樂學院太歲爺搖了搖頭:“不止是揉弦,他換把也很熟練。”
只見江白的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進行小提琴的把位。靠近琴頭的把位為低把,靠近琴馬的為高把。從一個把位換到另一個把位,稱為換把。
太歲爺雙眼鎖定江白身上一舉一動:“空弦換把,同指換把,不同指泛音換把...技術很成熟。不過他看起來很久沒有碰小提琴,現在正在回憶。”
回憶?
“有時候,也需要喚醒自己沉睡的能力的。”
江白事實上正在喚醒自身小提琴的技巧。
貝多芬卡不斷同步率提升過程中,江白根據人物卡投影的記憶,不斷開始恢復自身一部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就用這首曲子來決勝負吧...
“這滑音也...”
滑音可以使音與音之間的連接富于變化,增加一個優美的過度。特別是結合換把使用滑音,是一種富于表現力的演奏手段。
輕柔曲風響起,江白一如既往的開始表演后,劉赫一下子更生氣抓狂了:“你把連頓弓都教給他了?”
看著劉赫一臉看負心漢神色,余光有點頭疼:“與我無關...真的...另外,他好像不是連頓弓,是自然跳弓...”
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為分弓,連弓,頓弓以及跳弓。這4類弓法是最基本的。
后來的連頓弓,即在一弓中連續快速演奏許多音與音之間是斷開的音,被人視為絕技,可之后,又出現了更傳奇的自然跳弓。
整個運弓過程中,其弓毛在琴弦上,而聽起來或看起來像跳弓一樣,非常華麗。
連頓弓也好,自然跳弓也罷,都是這個世界失傳的技術。
如今比連頓弓還要神秘的自然跳弓出現,引起不少人的驚呼。
“自然跳弓...我真的沒看錯,是自然跳弓...”
貝多芬掌握連頓弓與自然跳弓,除此之外四大基本運弓都會,不斷互相結合過程中,將這首簡簡單單的小提琴曲演奏出來。
開場就是2/2拍子,f大調,回旋曲形式。
“好歡樂的曲子...”
很多美妙的裝飾音,真是華麗至極。第一主題經過小提琴又陸續引出下面的幾個主題,經過各種展開、轉調,又復歸于第一主題。尾奏通過主奏小提琴在漸慢、漸弱的氣氛中結束樂曲。
簡簡單單的第二小提琴曲浪漫曲雖然很簡單,但這里江白展現出是一種可怕技術實力。
余光分析著曲中結構:“與那致愛麗絲一樣,都是一種全新的組曲性回旋曲...”
江白這首小提琴曲很簡單,然而曲子質感很好,聽起來也極為動人。
一曲終了...現場極為安靜與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