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最流行的玩法就是先講一個天花亂墜的故事,以此吸引來風投資本的大筆砸錢。
然后用這些錢迅速催大公司的估值,再用漂亮的數據增長繼續去融下一筆錢。而當風險資本已經無法滿足公司的胃口之時,那就推動企業上市。
至于企業的盈利能力,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經營者,似乎都不很重視這個問題。大家都認為只要先把規模做大,前期砸進去的錢,總有一天能連本帶利都賺回來。
這其中最常被國內創業者,拿來宣講的典型案例就是亞馬遜公司,不停地擴張,不停的虧損,然后股價不停地上漲。
但亞馬遜真實的情況其實毛利率很高,只不過貝索斯把賺到的錢都立刻變成了二次投資。現在的亞馬遜公司早就已經不是最初那個當初的電商企業,比如它還是全球最大的云計算服務供應商。
可以說亞馬遜在把握現在的同時,還提前布局了未來,這才是支撐其股價節節攀升的根本原因。但許多國內的模仿者,卻只學到了表皮。
對于站在風口之上的企業,如何拉投資并不是一件難事,真正考驗人的是如何把手里的資金,花到真正值得花的地方。
沈毅對于鯤鵬公司接下來的定位,是借著直播、短視頻、自媒體等內容創業的崛起,充當類似于國外M機構的流量變現器。但沈毅對于鯤鵬公司的期許,又不只限于變成一家M機構。
不然一開始時他不會特意分別成立,文娛公司和電商公司兩家獨立的企業。而且鯤鵬公司之前參與帶貨直播時,除了積極與其他商家合作之外,還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創建自營商品上面。
內容創業接下來雖然很火,但穩定性卻不夠。比如另一個時空中的直播行業,在經歷了2016、2017年兩年短暫的**之后,就迅速開始回落。
反倒是以淘寶直播為代表的帶貨直播越來越興旺,但國內的M機構都把重點放在了創造流量這一端,捧紅一個主播就能養活一家機構。
而要是遇到像薇婭、張大奕、李佳琪這樣的超級網紅,一個人創造的銷售額和利潤,就能抵得上一家上市公司!但是網紅和流量明星一樣,都是崛起得快,隕落得更快。
比如這兩年火遍全網的叫獸易小星,他的《萬萬沒想到》系列都從網絡迷你劇,發展成院線大電影了,已經定檔在年末的12月在全國上映。但在沈毅重生前的2019年,叫獸易小星卻早就已經涼了。
所以內容端的開拓創新固然重要,但不確定性和風險都很大,不應該是鯤鵬公司未來最核心的支柱。
沈毅真正的計劃是讓鯤鵬公司,在一邊充當M機構收割流量的同時,一邊把源源不斷的龐大流量導向自營業務,爭取快速培育一批成熟的商業品牌。
要知道三只松鼠這樣一家,只在電商渠道賣零食的公司,四年后不但成功上市,市值還超過了25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