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蔡當時覺得這個推理找茬游戲還是挺有趣的,可惜《覓跡尋蹤》那個時候還沒有公開上架,而是只邀請了小部分主播在直播中試玩,所以他想玩也沒得玩。
但沒想到這才過了沒幾天,《覓跡尋蹤》都已經悄無聲息的已經上架了。據他所知,這款游戲是沈毅旗下的公司開發的,但他有專注沈狗的TT以及微博,他在上面都沒宣傳過啊!
呵呵,這位小蔡同學還是太年輕,要是沈毅真的一點都沒宣傳,他又怎么可能在微博熱搜上,看到《覓跡尋蹤》的消息。
現在是眼球經濟時代,常規的宣傳套路,自然也沒別出心裁的方案來得效果爆炸!
布置完游戲作業的這位臨師大姓周,周老師在入職臨師大之前,剛從東海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博士(中國古代文學方向)畢業。
而周老師除了在臨師大的教職之外,最近還多了一個身份,就是《覓跡尋蹤》游戲項目組的學術總顧問。為此,鴻浩公司還向他支付了10萬元的顧問指導費。
對于許多熱門專業的大學老師來說,10萬塊錢都還沒他們在課余時間,隨便接一個小活來得收入高。
但對于像中國語言文學這樣的冷門專業來說,別說賺外快了,就連向學校申請一點經費搞研究,都千難萬難。
更何況這位周老師的資歷也還很淺,雖然是博士畢業,但入職臨師大才只有兩年,現在的職稱也就只是個講師,連副教授都不是。
所以他想要把10萬塊錢全部拿到手,也沒那么容易。除了要為《覓跡尋蹤》這款游戲的開發,提供專業的學術支持之外,周老師還被要求配合項目組的宣傳活動。
這次以老師布置作業,讓學生玩游戲的宣傳思路,正是鴻浩公司和周老師多次協商的結果。
電子游戲對于大部分中國老師來說,就好比是洪水猛獸,欲除之而后快。而當老師不但不反對自己學生玩游戲,反而以做作業的名義強迫他們去玩時,這種與大眾認知所產生的的強烈反差效果,很容易引起大家的興趣。
不過鴻浩公司在制定計劃卻很小心,周老師在大學里自然不可能只教一門選修課。但鴻浩公司特意選擇了《中國古典文學鑒賞》這門公眾選修課。
讀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公眾選修課是大學所有課程中,考核最寬松的課程。比如以周老師開的這門《中國古典文學鑒賞》為例,只要平時準時來簽到上課,完成他偶爾布置的課后作業,期末再交一篇小論文,就肯定能拿到學分。
也正因為公眾選修課管理比較寬松,周老師才同意用玩《覓跡尋蹤》作為課后作業的方案。
砸周老師布置了作業之后,鴻浩公司的宣傳組就開始行動了。他們原來的計劃是準備先在臨師大的貼吧里發帖敘述此事,等引起一定的回帖量之后,再向微博擴散,最后等炒作成微博熱搜之后,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平臺的自媒體再迅速跟進,引導全網討論。
為此,沈毅還同意給《覓跡尋蹤》項目組,額外增加100萬的宣傳經費。
結果鴻浩公司的營銷人員,剛剛來得急在臨師大貼吧展開行動,微博端關于此事件的話題的自然熱度就開始飛快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