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趕回薊縣,參與了同仁醫館的開張儀式,順便送了點珍惜藥材給袁太守拉關系,爾后又直奔涿郡富貴人家,視察經營效果,最后又轉戰辛莊子。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劉賢打算把精力都放在此處。
來到漢末已經好幾個月了,此時早已到盛夏十分,要種玉米可能來不及了,不過抓緊的話,孜然,辣椒,土豆和紅薯都還來得及收一波。
只是為了安全起見,劉賢沒敢多種,花了不少錢,請了幾名農耕好手,用了三天時間開了八畝新地,劉賢就迫不及待的下種種植。
其中孜然辣椒各一畝,土豆紅薯閣三畝。
這期間韓里魁還來尋事,說是新開的田畝,也要加算租金,劉賢懶得理他,直接五銖開路,對方笑瞇瞇的接過錢后,落入誰的口袋就不得而知了。
劉賢每日祈禱種植成功的同時,還不斷砍伐樹木,準備加蓋羊房雞舍。
這個時代的牲畜,基本都是放養為主,劉賢怎么可能用如此落后的方法,不然他花那么多錢,囤了那么多書籍有何用?
此后劉賢每日混跡于田間地頭,下地干活更是家常便飯,除了每日勞作之外,還要對作物細心觀察,專心進行詳細記錄。
鬼知道跨了好幾千年的植物,能不能在此時順利成長。
在此期間確實問題很多,比如農民開墾效率極其低下,田畝灌溉要靠人背馬挑,人畜糞肥竟然還成了稀罕物,還有村中土路不平,馬車通行不易等等。
對此劉賢很是感慨,后世農村早已實現五通,既通水,通電,通網,通路,通排水,而現在的農村,僅僅比刀耕火種強點有限,生產效率之慢,簡直令劉賢發指。
本來生活十分矯情的劉賢,現在不得已也省去每日洗漱,只得灰頭土臉的過活。
可嫌棄歸嫌棄,自己畢竟是這片土地孕育的后代,既然條件艱苦?那就只好改變這一切。
于是村中各院圍墻,各種朱紅大字漆上,什么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養豬,什么植樹造林利后代,從此燒柴不用買的標語滿眼皆是。
劉賢更是將自己租住的小院圍墻上,寫下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
宣傳效果是拔群的,劉賢招來工具人們,每日于村中宣讀,除了讓他們明白了其中道理之外,還歪打正著的認了不少字,可謂是不知道那朵云彩有雨。
不過用來漆大字的朱砂,著實不便宜,讓劉賢對此心疼不已,好在兩家富貴人家,外加同仁醫館的開業,讓其每日進項甚多,對此劉賢只能**道,思想這塊高地,你不占別人就會去占,太祖誠不欺我。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地里的情況也越來越明了,劉賢雙手叉腰,看著地里的嫩苗,不禁感嘆道,生活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