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失敗懲罰,實在有點殘忍,自己腦頂的頭發本來就不錯了,要是這次掉一百根,下次掉一百根,估計三四次,自己就能完美轉職成地中海,想想都可怕。
為了眼睛度數,為了不變成地中海,劉賢瞬間燃起了斗志,接下來就是完成任務了。
不就保證1000土著的命么,拼了!
不過話雖這么說,想要解決還需要仔細琢磨一下。
薊縣宅子里,所有人都算上,才三十多口子,而自己即將買下的辛莊子,總共才二百多人,算上近期買的下仆,全加一起也不到三百人,這人數如何才能湊齊?
另外想要救人,怎么救?現在連要碰到什么危險都不清楚,有地震?發大水?饑荒?瘟疫?還是可能出現兵災?
兩眼一抹黑,如何進行有效防治?總不能和后世一樣,搞個三線建設吧。
雖然自己現在很有錢,可搞三線建設還是力所不逮的。
問題已經一一列出,至于怎么解決還要在想辦法,劉賢決定按照緊急重要,不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的四分法解決問題。
還有一個月就要到9月份了,在此之前至少要先湊夠一千人,這個算緊急重要。
災害也是在同時間。
從9月份到明年2月份之間都有災害,可以規劃到不緊急但重要分類。
只要做好足夠的準備工作,到時候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
心里打定主意之后,劉賢不禁感嘆,計劃趕不上變化,想要尋求一塊穩定的地盤發展,看來是奢求了。
收拾了一下山洞,劉賢帶上了一些必需品,便啟程前往新莊子村,為即將到來的災害,加緊準備。
這一次劉賢進山,除了休息放松之外,順帶還將自己種的莊家收拾了一下,重新下種之后,就是尋找一些資料帶出。
山里的田漲勢不錯,土豆,地瓜和辣椒都喜迎豐收,雖然只有一畝地的收成,可鐵絲網圍成的護欄,抵擋住了周圍野獸,尤其是野豬的侵害。
而且不知道為什么,也沒有招來什么害蟲,可能是后世的品種,這個年代的蟲子吃不習慣。
這一畝地的產出,收了二十多斤辣椒,三百多斤土豆,和三百多斤地瓜,不愧是高產經濟作物,這產量如果大規模推廣,至少不會在爬饑荒了。
另外劉賢帶出的資料,主要是各種地圖冊和地圖,在這個地廣人稀的時代,一出城市或者村子,就是荒郊野嶺的地方,沒有地圖指向,想要外出遠行無異于癡人說夢。
就算是有官道,經常也會迷路,畢竟土路被雨水沖刷,很快就會長出野草,有經驗的商隊,才懂得跟著車轍走,如果是從沒出過遠門的人,很容易就會走丟。
這也是造成,這個時代的農民,不喜歡外出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