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出售戰利品券的過程,可謂是順風順水,除了清點銅錢時手指不斷抖動之外,剩下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是索然無味。
短短幾天的時間便湊足二十萬貫,可整個過程卻毫無阻力,甚至一點兒跌宕起伏,用來襯托劉賢與眾不同的事件都沒有,甚至就連個裝逼打臉的事都沒有發生,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然而有時候現實就是如此不合邏輯。
就好像黃尸占了一棟學校就敢自立建國的行為,應驗了早年被評為降智動畫鼻祖《革命機》的劇情一樣,現實中很多事情比文學作品可能更加魔幻。
為什么進行民間私募的過程這么順利?為什么那些平常看起來無比奸詐的,猶如葛朗臺一般吝嗇的商人們,如今卻輕易就掏出帶著體溫的銅錢?現實中本應該很難賺得的錢財,如今卻如此輕而易舉的搞定?難道是劇本的安排?
然而并不是。
簡單的表面,往往隱藏著復雜的因素,這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說起。
對鮮卑作戰一事,本來看似臨時起意,其實早就在一肚子壞水的劉賢計算之中。
劉賢所在的時間段是什么時候?那可是東漢末年,正是天災**不斷,戰爭頻繁爆發的時候,災難對于一般人來說可能是無盡的困苦,可對于某些人來說,卻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自從劉賢借張神醫的邀請下山之后,便每日思索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如何應對的方法。
早先時期,劉賢也曾鉆入過牛角尖,不斷回憶自己貧乏的漢末歷史,可到最后卻除了幾個大事件,以及相關的知名人物以外,其它事由一概想不起來。
于是他便轉換思路,采用田忌賽馬的策略。
既然自己歷史知識存在短板,那么不如直接拋棄歷史因素,而是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尋找破局的突破口。
如果按照歷史路線走,雖然目標明確,可自己的決策也會受到限制。
可要是自己定義目標,并規劃完成目標的所有節點,那么這些節點就沒有優先級順序了。
每完成一項分支節點,距離總目標就能更近一步,這樣主動權就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行事才是理想狀態,上趕著被人牽著鼻子走,自己是牛嗎?
調轉思路之后,一直困擾他的問題瞬間迎刃而解,于是一個龐大的計劃,逐漸變得清晰。
從他刻意拋出藥物研究,引誘張神醫與華老爺子科研超支的那一刻起,其實整個計劃便已經開始運行。
戰爭債券的設計早已完成,只不過沒想到機會來的如此之快。
說到戰爭債券,就變成了劉賢的本行,大量案例可供參考。
要知道,早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結束之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基礎,基本是圍繞實體進行的。
甚至在冷戰時期,美國為首的國家圍堵神州的時候,我神州巨佬們為了穩定經濟,都還在采用物資實體作為經濟支撐,這才渡過了艱巨的難關。
直到冷戰結束,神州加入到WTO俱樂部的時候,我神州的民間經濟發展模式,才增加了信用金融的玩法。
而劉賢作為一名小玩家,無論是商業案例,還是金融案例,都是潛心研究并實踐過的。
所以他將此時的所作所為,完全是按照信用金融的玩法進行的。
或者可以說成,是按照龐氏騙局的思路設計的。
簡單來講,無論是初期的套圈生意,還是經營醫館和棋牌館,賺錢其實是次要的,對他來講,最重要的事情,是證明自己的賺錢能力。
也就是說由劉賢本人,作為信任估值,參與到整個金融估值環節中,這也是后世,創業者尋找天使投資階段,天使投資人所看重的點。
是否能夠獲取投資,簡單的例子就能看出,比如說已經退休的馬云,如果宣布復出創業,那么投資機構會搶著給他錢用,可如果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恐怕就沒人會進行投資,而占股比例,就是馬云的信用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