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相比,臉皮什么的,一點都不重要。
14個學術點的債務,才還了一半,安全起見,最好盡快將手頭的論文扔出去才行。
這需要等待“多層感知機”和“帶隱藏層的神經網絡”問世。
可就這么干等著,始終拿不到準信,又讓人心里有點不踏實。
如果能讓更多人關注到神經網絡技術,應該可以提高一些論文的發表率吧?
那么,如何引起別人關注呢?
江寒琢磨了一下,別說,還真讓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參加機器學習方面的各種競賽活動。
只要在競賽中拿到好名次,成為黑馬,想讓業界忽視“人工神經網絡”都不太可能。
說干就干,江寒馬上打開電腦,上網查了起來,很快就找到了一大堆,各種各樣的比賽都有。
機器學習方面的競賽,這些年里層出不窮。
什么大學生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大賽、國際大學生類腦計算比賽(iccbc)、國際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品創新大賽、機器理解技術競賽……
此外還有各種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方面的頂級會議:cvpr,iccv,eips……
不過,仔細一分析,江寒就發現,絕大部分都去不了。
首先Pass掉舉辦地點在國外的比賽和會議,忒麻煩,一沒護照,二沒邀請函,怎么去?
其次,凡是大學生專屬的比賽,不走后門的話,目前也基本沒法參加。
最后,還要排除讀理解、智能語音等領域的各種比賽。
目前的人工神經網絡,還處于雛形階段,在圖形、圖像識別之外的領域,還打不過其他技術路線的成熟算法。
而且,江寒本人對其他領域的涉獵也極為有限,去了也是白去,拿不到像樣的成績,怎么“一鳴驚人”?
所以,最好是計算機視覺相關的比賽,而且比賽時間不能太遙遠,同時影響力還不能太小……
這樣一來,江寒經過一番篩選之后,結果就發現……
竟然一個能去的都沒有!
這就有點悲催了。
不過幸好,還有各種互聯網比賽。
國內的網絡巨頭,如騰訊、滴滴、京東、螞蟻金服、百度等都會定期舉辦各種機器學習方向的比賽。
國外也有DataCastle、Datafountaia、Kesci、Codab、Crowdai等平臺。
其中阿里巴巴的天池平臺和Kaggle分別是國內、國外的主流比賽平臺。
江寒登錄各個官網一看,還真有兩家平臺,近期就將舉辦機器學習方向的比賽。
其中距離最近的,是Kaggle面向全世界機器學習愛好者,舉行的“全球機器學習業余愛好者大獎賽”。
時間就在11月13日,比賽內容也是非常親民的MNIST手寫數字識別,賽事的規模和檔次也足夠。
這簡直就是為“人工神經網絡”的初次亮相,量身定做的一場比賽。
除了賽事被冠名以“業余”兩字,讓人感覺有點Low之外,一切都很頗費。
再一看網站首頁的公告,明天21點就截止報名了。
江寒當機立斷,馬上點擊了【報名】按鈕,然后注冊了個人信息。
搞定了這件事之后,他就開始整理行裝。
前幾天,老高打來電話,商量參加NOIP復賽的事情。
今年的比賽時間定于11月10日,而今天已經是11月8日。
兩人約好了11月9日,也就是明天上午在學校集合,然后坐火車出發。
NOIP的復賽,一般每個省只設一個考點。
本省的考點就設在省會合江市。
江寒沒準備帶太多東西,反正又不是很遠的地方。
而且,去了那邊也是住賓館,即使什么也不帶,也能住得很舒服。
所以,帶上點兒毛巾、牙具什么的,就可以輕裝上路了。
正忙著,有人輕輕地敲了敲門。
“進來吧。”江寒隨口應了一聲。
房門輕輕推開,夏雨菲苗條的身影,輕盈地飄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