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自己有沒有能力,自行編寫一個操作系統。
就算真能克服種種困難,把操作系統寫出來,也得有辦法加載到硬盤中去才行。
震驚商城里倒是也能買到各種操作系統的源代碼。
但購買點數夠不夠,只是一方面。
同樣的問題,買來之后怎么寫入到硬盤里。
在計算機沒有安裝任何操作系統時,如何將程序寫入到硬盤呢?
江寒想起一個很久以前聽過的笑話。
如果你買了一臺全新的裸機,手頭上又沒有系統安裝盤,你可以這樣做:
找一部電話機,最好是帶按鍵的,除了0和1,其他的按鈕全都壞掉也無所謂。
然后找一根電話線,插在電話上,另一頭用打火機燒一下,擼掉多余的包皮,接在硬盤的數據線接口上。
接下來,就可以用電話上的0和1兩個鍵,輸入機器碼編寫操作系統、調試運行了。
看,很簡單吧?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連BIOS都沒有,根本無法驅動硬盤,又該怎么辦呢?
也好辦。
首先,找一個螺絲刀,把硬盤拆開,再找一根針,在硬盤的盤片上戳。
這樣硬盤里就被寫上數據了……
當然,以上純屬扯淡。
真正的裸機編程,肯定要比這個復雜一些。
比如,可以仿照之前操作“雨菲一型”的辦法,設計一組開關。
先切斷存儲器和數據總線的鏈接,然后操作開關,就可以在內存中寫入機器指令了。
要不然,做一臺紙帶機,用在紙帶上打孔的方式,來代替手動按開關,將程序輸入到電腦里,也是可行的。
但這些辦法做起來都太費事了。
如果有更簡單的辦法,又何必這么麻煩呢?
江寒重啟了一下286,然后在自檢的過程中,按住了“DELETE”鍵。
這樣,自檢結束后,就跳過了系統自舉階段,進入了BIOS的設置程序中。
BIOS設置界面非常簡單,江寒很快在其中找到了一個關于ROMBASIC的選項。
80286是一款十分古老的處理器,只集成了13萬個晶體管,最大主頻僅有20MHz。
但就是這么落后的機器,卻包含了一些十分有意思的功能。
在這種早期主板的ROM芯片中,常常會固化一個BASIC解釋程序。
當相關的選項開啟時,如果系統啟動時找不到可引導的系統,將會進入ROMBASIC解釋程序。
而不像后來的先進計算機那樣,只給出一個錯誤信息,之后就什么也干不了了。
這個選項默認處于“關閉”狀態,江寒將其設置為“開啟”,然后按“F10”保存、退出。
系統重新啟動,很快屏幕上就出現了“IBMPersonalCputerBasic1.0”、“copyright1981”字樣。
屏幕中還出現了一個一閃一閃的“_”,這就是提示符光標了。
屏幕的最下方,還有一行命令提示:“1、list,2、load,3、run……
現在就可以利用這個不到10KB的BASIC解釋程序,來干點什么了。
這個BASIC語言解釋器,可以說相當簡陋,很多功能都沒有內建,連浮點運算都不支持。
但厲害的是,卻可以通過IO指令,直接讀取端口和內存,以及調用一些系統中斷。
這就給了用戶很大的操作空間。
江寒先退出虛擬空間,去CSDN上找了幾份關于ROMBASIC的教程,并下載了一份MSDOS3.31的軟盤鏡像文件。
沒錯,對于80286來說,跑太高版本的DOS,還是有些力不從心的。
而DOS3.31的功能和復雜度,剛好處于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既不像6.22那樣,占用太多可用內存;又不會像更早期的版本那樣太過簡陋,能干的事情太少。……
接下來,江寒就把MSDOS3.31對軟盤鏡像解壓了一下,然后用一款非常牛掰的、能支持DOS軟件的反匯編工具,對安裝程序進行了靜態分析。
再結合網上找來的那些資料,他很快就理解了MSDOS的運行機制,并搞清楚了硬盤主引導記錄(MBR)的格式。
接下來,江寒就回到了虛擬空間,然后在ROMBASIC里,編寫了一段程序。
這段程序執行時,會調用BIOS的INT13H中斷,對磁盤進行讀寫。
雖然做起來很麻煩,但至少突破了最大的阻礙,可以把數據寫入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