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江寒介紹完的原理,林登又說:“接下來的問題,大概是大家都很好奇的。”
頓了頓,問:“您是如何以區區18歲的年齡,做出像深度神經網絡這樣了不起的發明的呢?”
江寒微微一笑:“大概是長期的積累和思考吧,一開始只想到了感應機,后來一點點深入研究下去,就發現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頓忽悠之后,又說:“其實我個人覺得,我的這點成就,并不值得大家驚訝。”
頓了頓,一本正經地說:“泡利18歲的時候,就發表了重要論文,21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25歲時,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還有比爾蓋茨,17歲……”
“陶哲軒,14歲……”
最后總結說:“這些人做出成績的時候,年紀比我現在還小,你說我有什么可驕傲的呢?”
林登:“……”
姑且不論江寒舉的這幾個例子是否恰當,關鍵是這份氣魄……
接下來,林登又按照計劃,將事先準備好的問題,一一問了出來。
江寒兵來將擋,應對自如。
二十分鐘后,訪談終于結束了。
江寒放下手機,繼續上網,為下一個比賽做著準備。
另一邊,林登將訪談錄像整理一番之后,很快發布到了Image官網上。
然后,幾乎一夜之間,技術就在學術界里,掀起了一場規模不小的風暴。
以前的人工神經網絡,只是一項新技術,前途無量,還有待研究、發展。
但通過這次比賽,深度學習的實用性,已經被Jia-3充分地展示了出來。
看完采訪,很多大佬回頭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自己的研究小組,訓練各種各樣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深挖這種技術的潛力。
一時間,機器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
凡是機器學習覆蓋的領域里,大家都在探索著,將人工神經網絡應用到其中的可能性。
一項新技術,從提出到實用,一般都要經歷幾年的醞釀和發酵,而人工神經網絡卻打破了這種慣例,迅速成為了最時髦的話題。
從此以后,凡是搞機器學習的人,多少都要懂點人工神經網絡,否則出門在外,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
訪談之后的第二天,江寒一早就接到了邢宇森的電話。
寒暄完畢,邢宇森說:“小江,DNA結果出來了。”
江寒欣然一笑:“邢哥,麻煩您了……什么結果?”
邢宇森沉吟了一下:“你自己看吧,我用微信給你發過去。”
江寒忙說:“那謝謝邢哥了。”
“不客氣。”
兩人很快掛了電話。
不多時,江寒收到了電子版DNA檢驗報告單。
江寒先看結論。
【經過比對,您和樣本A之間存在血緣關系的可能性,低于0.001%。】
江寒嘆了口氣。
看來靳家那張照片里的孩子,并不是自己。
而自己那個帶有“JSH”字母的銀鎖,說不定另有來歷。
甚至可能是個量產貨……
剛想到這里,江寒忽然心中一動。
等等!
雖然自己和小蚊子之間,基本可以斷定,并不存在任何血緣關系。
可以說,既不同父,也不同母。
然而……自己和靳開顏之間的血緣關系,并沒有徹底排除掉!
不禮貌地說,萬一靳開顏根本就不是小蚊子的親爹呢?
有個小品里不是演過:媽是親媽,爹……
這樣一來,只比對小蚊子的DNA,根本做不到萬無一失。
所以,最好還是再找個機會,去比對一下靳開顏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