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他們做出反應英國公張懋又出列上稟曰:老臣家中孫兒雖不甚成器,卻也知道憂心國朝。
于是請老臣代奏,自請為陛下前往迎接賑撫災民以安民心。
弘治皇帝一臉肅然,端坐在龍椅上言道癡虎兒果不負朕之夸贊!
又有內官來報,太后、皇后皆言為解陛下、國朝之憂,她們已命外戚兩家一并為陛下納捐了。
聽得這話弘治皇帝差點兒感動的要哭了,誰是自家人、誰是外人這頓時一目了然啊!
卻見弘治皇帝猶豫都不帶的,直接命蕭敬與內閣準備擬旨。
敕命回京述職之前應天府提學御史方志方信之,暫領“欽差總督陜西賑撫使”職。
命司禮監太監戴義為監軍,大明帝國皇家軍事學院總教習張侖為副。
司總督軍務、賑撫、接應,并安置災民事宜。
領本次殿試新科進士、武舉眾舉子并京營一部,酌期開赴迎接陜西災民入京賑撫。
同時命沿途各區域支應災民所需,待災民抵達后國朝依其耗損減免稅賦、補替。
職銜前冠以“欽差”二字明宣德時期就有了,如“欽差總督軍門”、“欽差巡按察使”。
自宣德后,欽差的分工更加細化和具體。同時也皆冠以“欽差”二字以示領敕命而行。
到了清朝就形成了我們熟悉的“欽差大臣”四字,比如虎門銷煙的林元撫。
他當時領受的職銜便是“欽差大臣兵部尚書督察御史右督察御史”,唔……很長。
馬文升、劉大夏等人見狀頓時傻眼了,按說一般內巡撫乃由吏部會同戶部推舉。
邊地巡撫則是默認由吏部會同兵部推舉,然而弘治皇帝這次居然連流程都不走直接讓內閣擬旨了。
甚至內閣三大學士、戶部尚書佀鐘、刑部尚書白昂,及新任禮部尚書張升皆無反對而稱善。
吏部尚書倪岳、去歲剛剛升任工部尚書的曾鑒則是保持著沉默,他們顯然看出來勛貴納捐此事必有內情。
如今國朝勛貴最為尊貴者無疑為英國公家,成國公或許能說上話。
但要說一呼百應、眾勛貴皆服者唯英國公耳。
所以這些勛貴們突然肯納捐出錢賑撫災民,肯定為英國公家那位癡虎兒的手筆。
人家推動此事又不惜親身往賑撫、安置災民,那有什么好阻止的?!
國庫現在雖然進了些許銀錢,可帝國四處漏水哪兒都得花錢啊!
人家勛貴愿意掏錢還要親赴接回災民,這有什么不好的?!
馬文升、劉大夏二人也不吱聲了,現在朝堂上他們的話語權變得極小。
兵部將逐步被削權已成必然,既然如此馬文升還有啥好說的?!
劉大夏這左督御史現在基本就是個光桿司令了,手下不是在城外修造營房就是在夷州挖礦。
他這更沒心思說啥了,而且他上了好幾次奏折希望能補充御史。
然而都被留中不發,這意思就很明白了:陛下覺著這御史=狗屎。還是沒了的好。
朝堂上的紛紛擾擾張小公爺都不在意,他現在已經在指揮第一批的鑄造工匠們澆灌試驗中的銅炮。
華夏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廣泛的采用了泥范鑄造工藝了,甚至還衍生發展出來鐵范和熔模鑄造。
但張小公爺現在想做的是到十九世紀才出現,后來鑄造業中常用的工藝——砂模鑄造!
泥范法在當時很優秀,但鑄造出來還是會因為流動性、透氣性、密度……等等問題。
造出來的鑄炮會出現氣泡甚至坑洞,張小公爺現在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