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鄭崇再次找來那些游俠。
“你們做的不錯,但還不夠,你們去多找一些人,將官塾的事傳播到整個郡,乃至全國。”
一名游俠試探道:“那這個錢……”
“錢你們放心,絕對少不了,只要傳的快,傳的廣。”鄭崇傲然。
嘗到過甜頭的游俠們,欣喜的說到:“只要有錢,您放心,一個月,保證整個秦國都知道這事。”
“很好,除了這事,我還有事要你們去做。”鄭崇繼續說到。
“還有什么事您盡管吩咐。”只要錢足夠多,讓他們殺人也不是沒可能。
“也是讓你們散播消息,只不過是讓你們散布關于郡守大公子的消息。”
這錢好賺,游俠們迫不及待的說到:“這個簡單!”
“我先和你們說一說大公子的事跡,大公子身患睡疾,可……”
“……好了,你們記住了嗎?”
“記住了,記住了。”
很快,荊城中開始流出李牧的日常事跡。
“我聽說那大公子李牧,沒有因為睡疾而自暴自棄,還發奮圖強,為了學法一日跑了三趟官塾,為了不耽誤學習,就住官塾中。”
“我也聽說了,大公子雖然有睡疾,但相信勤能補拙,每日清醒的時間都在刻苦學習!”
“對對對,更難人可貴的是,人品好,大公子有一次遲到……”
一時間,李牧成為了荊城百姓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
甚至有人每日去郡守府,官塾打聽李牧的事,然后當眾與人說,引領話題。
更夸張的是,居然有說書人將李牧的事跡收集起來,靠說李牧事跡謀生。來聽者絡繹不絕,人潮涌動。
見狀,其他說書人也紛紛模仿,為了吸引人,有競爭力,為李牧虛構了許多事跡,將他人事跡也安在李牧身上。
荊城掀起了一股李牧熱,在人們口中李牧被神化,堪比圣人在世。
這背后當然有李牧,鄭崇在推波助瀾,炒作。
其實大部分人只是盲目跟風,隨波逐流,并沒有把李牧看的太高。
經常聽李牧的事,也只是如同追劇,追書,聽故事一般。為了和朋友,和周圍的人有共同話題,能融入眾人之中。
但這帶來的影響和大勢,卻是不容小視的,用的好,就能成為實打實的力量。
不過,在獲得這些的同時,也會產生敵人和麻煩。
郡守府中,一間雍容華貴的房間內。
“姐,李牧這小子最近風光的很啊!整個荊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都要把他夸上天了。”說話的是一名青年男子。
對面是一名風姿卓越的女子,約莫二十五六的年紀,眉宇之間,和青年有些相像。
“李牧怎么了?他不就是去官塾學法了嗎?整日昏睡,學什么法,在郡守府里享享福不好嗎?難不成還想成為官吏?”女子隨意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