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我還對該企業的員工做了一個宣講,把股權激勵講明白、有什么優勢、什么劣勢、有什么好處講清楚。”
羅晟說道:“這么說,那我的公司已經完成了定價了,pre-A輪融資剛剛完成。”
秦微木螓首輕點,繼續說道:“第二要素就是設定上限。股權激勵不能讓員工想買多少就買多少,例如副總級別最高買5%,總監級別最高買3%,經理級別最高買1%等等,根據員工的工齡、崗位、業績、貢獻等等綜合來做出一個權重系數,規定最高賣多少。”
“第三要素就是等待期。所謂的等待期也是對員工的一個考驗期,絕對不能一上來就給某某員工3%或5%的股權,必須要給他一個等待期和考驗期,越是等待越是期待,也可以通過這個階段來考驗、考核他到底給公司做出了什么樣的價值和貢獻。”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等著等著,員工等跑了,因為他覺得老板給他設定的等待期就是給他畫了個大餅,因此,中間階段需要讓他嘗到實實在在的甜頭,這就是第四要素。”
“第四要素就是設一個即時激勵。怎么辦?簡單,用分紅權來激勵,在給員工設定期權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分紅權,雖然股份還是期權,但起碼能夠獲得分紅了,員工才不會覺得你給畫大餅。”
秦微木說到這里暫停了一會兒,抿了口咖啡補充繼續:
“第五要素就是安全感。很多公司在做股權激勵最后失敗,都是因為老板口頭承諾,尤其是在聚餐的飯桌上喝了點酒,酒桌上的話,員工怎么可能會相信你的承諾?不但不會因為你的口頭承諾而好好工作,還會懷疑你的履約真實度。”
“所以,企業在給員工做股權激勵必須要給他安全感,也就是法律保障。也即是簽署完備的股權激勵法律文件,必須要完備,至少要制定一個股權激勵方案還要有一份股權激勵協議一起簽了,很多企業所謂的股權激勵協議只有兩頁紙,這能給員工安全感嗎?顯然不能,就好比買房子,開發商給你兩頁紙的房產合同,你敢買么?”
羅晟搖搖頭,肯定不會買,旋即下意識的問道:“那怎么操作?”
秦微木回答道:“要考慮到員工升職了怎么辦?降職了怎么辦?離婚了怎么辦?工傷事故怎么辦?離職了怎么辦?等等員工一系列的進入、退出、升職、降職等所有情形都應該考慮并寫進協議當中,窮盡一切可能,如果只有可憐的兩頁紙,最后出現問題了怎么辦?最終解釋權還不是歸公司所有?員工還是一個弱勢群體,沒有安全感。”
“所以,股權激勵當中要有完備的法律文件,簽署好股權激勵協議。這個等我正式入職工作了,可以為你擬定一份完備的合同文件讓你審核。”
“最后一個要素就是深度套牢。即,一步一步把員工套牢,要員工在公司付出金錢、付出時間、付出感情等,別小看員工出的那點錢,比方說股權激勵讓員工花幾十萬、十幾萬、幾萬來買藍星科技的股權,花了這個錢之后,他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
最后秦微木言簡意賅的說道:“因為誰的錢,誰上心。”
聽到這兒羅晟驚訝的望著她,800萬年薪外加1%的股權待遇,就以她現在初步展現的才華,老媽果然是慧眼識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