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特殊約定很有意思,鏵為假如自己想要用藍思半導體的技術去做終端消費者業務,需要經過蔚藍海岸公司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用藍思的技術,而如果蔚藍海岸公司的終端消費者業務想要與第三方企業的通信業務合作,也要經過鏵為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
有了第二條特殊約定,是第三條特殊預定得以出現的必備條件。
【第三條特殊約定】
從2005起至2020年止,鏵為單方面每年為藍思半導體投入研發費用,投入的金額按照鏵為去年總銷售額的15%計算,同時還有個附加保底投入5億美元約定,例如鏵為去年總銷售額的15%只有3億美元,則額外補齊2億美元,換句話說藍思半導體每年保底5億美元的投入且上不封頂。
這是鏵為單方面的投入,而蔚藍海岸公司無需跟進,但雙方持有藍思半導體的股權比例不變。
同時,鏵為每年為藍思半導體投入的研發資金當中,要拿出保底34%的比例用于無線終端技術的研發,并且這筆資金只要用于藍思半導體,那么怎么用都由羅晟說了算。
……
業界和媒體界人士都看傻了,銷售額的15%,這不是鏵為目前一年的研發投入比例嗎?全都投到藍思半導體去了,那鏵為自己的研發投入呢?額外加15%?
這根本不可能。
藍思半導體成立之后,鏵為也同樣要求蔚藍海岸公司旗下“蔚藍海岸實驗室”最核心的“藍芯”項目被整體剝離出來,遷入了藍思半導體。
同時,鏵為內部最核心的ASIC研發項目也剝離出來,遷入到了藍思半導體內。
鏵為注入該合資公司的研發資金,其中66%用于研發自己的核心業務,例如通信基帶的研發、320G交換網套片和10G協議處理芯片的研發等等,這些都是鏵為高端路由器核心芯片技術研發。
換句話說,藍思半導體今后投入了多少研發資金,鏵為就投入了多少研發資金。
藍思半導體的成立,可以說把兩家公司徹底的綁定在了一起,真正的同呼吸、共命運,比別的企業間所達成的利益共同體要牢靠N倍。
這種做法等同于鏵為的核心業務,蔚藍海岸要分走34%的收益,所以業界和媒體界看到披露的消息,想破腦袋、頭發一夜掉光也都想不通,鏵為到底是受到了什么刺激才會答應如此匪夷所思的協議。
羅晟又使出了什么路數才會把鏵為“忽悠”到這種地步。
白給,在外界看來鏵為這是絕對的白給。
這是外界得知消息的第一個想法。
還別說,鏵為的確是受到了刺激才最終簽下了這份協議。
雙方簽訂了一份內部的保密協議之后,羅晟親自帶著徐至軍參觀了高度保密的[Azure]計劃,并且幾乎全盤兜出了蔚藍海岸公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雄心,要知道,在這個年代,所謂的移動互聯網概念是什么都不知所云。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而羅晟是跨越時代的人,是個例外,不作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