鏵為的高層人士出現在蔚藍海岸公司,這本身沒什么奇怪的,甚至是理所應當的,因為只要去查看蔚藍海岸公司在工商處登記的一般經營項目就知道,都是ICT領域的玩家。
可問題在于,蔚藍海岸公司的創始人不是一般人,而是羅晟,這是個什么人物?這是一個不按套路出牌,還特別會忽悠投資人且屢屢得手至今未失敗過的存在。
當業界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很多人都出奇一致的冒出相同的想法:鏵為該不會也被羅晟給“忽悠”投錢給他了吧?
這這這……
這是有可能的。
很快,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徐至軍來到蘇城半個月之后躍然紙上。
……
2004年12月23日這一天,鏵為內部董事會表決最終做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甚至可以說是瘋狂的決定,以至于消息被公布之后,業內人士無數人被驚掉了下巴。
這一天下午16時許,徐至軍代表鏵為公司,羅晟代表蔚藍海岸公司,在蘇城當地的一家五星級酒店舉辦了一場臨時的媒體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雙方達成的一項戰略合作協議,蘇城方面市領導都出席了。
對于蘇城來說,藍星科技公司的落地簡直要樂開了花,而申城很郁悶,到現在也想不通羅晟為什么好好的要把公司外遷。
雙方合資共同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子公司——藍思半導體。
這是一家擁有獨立核算、獨立銷售、專注于自主研發集成電路的半導體合資公司。
藍思半導體總部設立在蘇城而非鵬城,公司的注冊資本金為20億元,由鏵為和蔚藍海岸共同按比例出資。
鏵為出資13.2億元占比例66%的股權,蔚藍海岸出資6.8億元占比例34%的股權,藍思半導體的第一任CEO由徐至軍擔任,并且出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藍思半導體的成立,不僅僅是在外界看來蔚藍海岸占了天大的便宜,羅晟自己也是這么覺得,所以才會驚掉外界人士一地的下巴。
兩家母公司這樣的持股比例,顯然是由鏵為主導基本的方向,但重大戰略決策需要超過三分之二的投票表決權才能通過,即67%的表決,而華為只有66%,所以蔚藍海岸如果反對,重大決議事項不能通過,雖然沒有表決權,但間接等同于擁有重大事項決議的一票否決權。
不過一般事項決議51%表決同意即可通過。
同時,雙方有三條特殊約定寫入了公司章程和股東協議中。
【第一條特殊約定】
以藍思半導體為基礎,雙方公司相互間在集成電路領域打通人才壁壘、專利壁壘。
但技術壁壘還是存在的,畢竟兩家獨立運營的科技公司,核心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不過由于協議約定雙方打通專利壁壘,技術是誰的就是誰的,但是雙方有權使用對方的技術,但僅限于集成電路領域。
【第二條特殊約定】
藍思半導體旗下的無線終端技術,當任何一方反對時,均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授權給任何第三方企業或機構。同時,鏵為承諾主動放棄自己做終端消費者業務,由戰略合作伙伴蔚藍海岸來做,但蔚藍海岸旗下的移動終端業務必須要使用到華為的通信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