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你回頭想知道主角融資后稀釋多少股權了呢?萬一另一個讀者想知道滕訊占股多少了呢?萬一另另一個讀者想知道高盛拿了多少呢?
那他一看就知道了,昭靈如果沒有列這些數據,這些讀者想知道就只能自己去算,那多難受?
還有一些挑刺的讀者他真的可能會去算對不對,這里昭靈可以負責任的說,上面A輪融資的數據,較真的讀者真去計算了,各大股東比例加起來就是100%,不多也不少,有閑的慌的讀者老鐵現在就可以拿起計算器去算一算。
Pre-A輪融資的時候主角羅晟的個人持股是72.726%,那么A輪融資出讓12%股權,計算結果就是被稀釋到63.99888%≈64%,其他VC股東在跟投,按比例出資,每個VC按比例出資多少昭靈就沒有詳寫了,因為沒有必要一一寫出來,寫多了還容易出錯,反而不美,還被說很水。
所以正文劇情里面也是用“各大股東按比例出資集齊本輪融資一共XXX元”,我這里吧股比列出來了,要是還有較真頭鐵的讀者閑的慌,他可以拿這些數據自己去算,昭靈就不去算了也不寫在正文里面了,因為昭靈要照顧更多讀者的體驗。
這樣昭靈也省心,其實每次股權變化,寫這些數據都要反復核對,怕出錯,數據越多錯的概率越大,還麻煩,能精簡的昭靈都精簡了,自己寫起來也省心。
所以就想昭靈再留言區留言說的那樣:食客來餐廳,付了大筆錢點了一頓豪華大餐,但只吃了一盤花生米,昭靈如果是店家看到這位食客只吃一盤花生米,難道就只上一盤花生米?
一盤菜里面有個菜蟲,有的食客看到了會炸毛、有的食客看了叼出來就算了,有的食客可能壓根兒沒注意,在他的思維里應該是不會有問題,這是信任。
但不論哪種食客,一盤菜里面有菜蟲,這就是店家的不對。
正確的做法難道不應該是店家要做到,即便是那位壓根沒注意的食客也能安全無污染的享用菜肴嗎?因為這盤菜沒問題,沒有蟲子,食客不注意它沒有,注意了它也沒有,哪怕翻一遍仔細看,就是健康沒蟲子的一盤佳肴。
店家是負責的,食客信任店主感激涕零,不信任,店家也問心無愧,經得起推敲。
所以,《全球壟斷》這本書不說所有的數據都經得起推敲,但絕大部分昭靈還是很有底氣的,有些有問題被讀者提醒了,也很快回頭去改掉了,不求絕對完美,只求力所能及而盡善盡美。
“無敵的我依舊無敵”這位讀者的留言沒啥大毛病,昭靈也知道不可能完全讓所有讀者滿意,讀者依然可以挑出一萬個毛病來。
但是昭靈的做法是,自己看到了的毛病有多少人去掉多少,看不到的讀者看到了的明顯壟斷,也說出來了,也去掉。
累死累活的這么去做了,可能只解決一兩百個毛病,可不這么做那就是一萬個毛病啊。
是有點累,沒關系這是昭靈個人的問題,不怨任何人。
只是“無敵的我依舊無敵”有一句話挺打擊人的,其它都沒啥毛病,說水也沒毛病,因人而異嘛,起點不是有句“彼只毒草,我之仙草”,水不水,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
所以昭靈對此沒什么可以解釋的,就是堅持自己的風格寫下去,讓對這種寫作風格不水的讀者看和喜歡,這是昭靈唯一能做且是最優解的做法。
就是這位老哥就是有一句,原話是:上架了,兩天爆了快三十章,看起來很努力……
這個“看起來很努力”,延伸一點就是對所有的努力也是“看起來”而已,有點讓作者菌萬般感慨,最后只用“苦笑”二字來對應了,除了苦笑別無其他。
不過從業這么多年,加上昭靈寫的內容又是這一類,看得相對來說更加透徹,一部作品面向公眾,必然少不了打擊挖苦,玻璃心的作者吃不了這口飯,至少吃不長久,昭靈好歹也從業六七年了。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昭靈要是玻璃心作者早就轉行了,發這個單章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理解,讓大家知道作者菌做了什么,你不溝通就永遠不知道真相,誤解有時候就是這么產生的。
最近鏵為的251事件,沸沸揚揚的,昭靈看到的是真相還沒有出來大家都急于站隊,一部分鍵盤俠急不可耐的主持“伸張正義”,狂噴鏵為,終于逮著了,那還不往死里黑,或挺、或黑,一時間全網人聲鼎沸啊,好不熱鬧。
最后的贏家只有一個——媒體或自媒體。
賺足了流量,至于真相,坦率講,這個時代有幾個人又會真正去在意真相的?
就算真相出來了,也不論真相如何,結果如何已經沒有意義,已經一地雞毛了。
在廣大吃瓜網友為結果唏噓,總結事件全過程的時候。媒體或自媒體早已經離場,他們去干什么了?尋找下一個流量爆點,利用同樣的套路和操作把話題引爆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