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德也給了羅晟還了一個價,后者聽到這個數字不禁愣了一會兒:“28億?呵呵,恕我直言,索尼這是把我當成肥羊來宰割啊,想把Cell的虧空轉嫁給蔚藍海岸?爵士,恐怕這朋友沒法交啊。”
“那就慢慢了解,然后再看可不可以做朋友。”霍華德以同樣的語境回應道。
羅晟點頭:“理應如此”
雙方首次面談沒有達成任何的實質的書面協議或愉快的共識,索尼本來就在糾結當中,羅晟的確是想要盡快實現這筆并購交易,但他并沒有迫切的表露出來,也沒有財大氣粗的高價并購。
否則報價太高要表露急切的心,出更多錢不說,搞不好反而會讓對方起疑心,最后決定不賣了那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
因為這會讓索尼感覺Cell處理器肯定有獨到的一面,否則蔚藍海岸怎么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收入囊中,搞不好還會被對方窺測到蔚藍海岸要進入主機市場的想法……如果事情這么發展下去,對羅晟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這次面談持續的時間大約兩個小時左右方才結束,雖然沒有達成什么共識,但同時霍華德又沒有明確表態說不賣,這是一個關鍵信息。
也讓羅晟有理由耐心等一等,一次談不成下次再談,做買賣嘛,是這樣的。
他這次日本之行的安排是為期一周左右,最多不超過十天,距離回國的安排還早著。
而霍華德回去不久,反正不知道他和索尼內部高層商量了什么。
到了第二天,霍華德親自邀請羅晟來索尼參觀,同時進一步面談磋商。
當天東芝也來了位副總裁,并且IBM的一位全球副總裁也在趕來東京的路上。
羅晟對此這一點也不意外,Cell處理器就是在這三家公司的聯合之下誕生的。
毫無疑問,Cell處理器是日本人主講的一個精彩故事,日本人也有不俗的技術研發水平,無奈的是玩不來生態,因為小本子喜歡玩獨占這種操作。
獨占沒有錯,錯的是玩獨占的同時你這硬件還這么爛,你不死誰死?
索尼PS2的勝利其實就是因為軟件的壟斷,當時《最終幻想》正如日中天,而PS2壟斷了該游戲的全系列,外加正好趕上DVD的流行,PS2的價格作為一款游戲機很高,但又比DVD播放機低。
不夸張的說,索尼PS2的巨大成功,其勝利的奠定是靠強殲第三方游戲開發商得來的,因為和其它同世代的主機相比,PS2的開發太難了。
這些問題索尼根本沒有在意,到了PS3終于翻車了,因為開發者撂挑子不奉陪了,惹不起勞資還躲不起?
其失敗還包括了游戲業的重心已經轉移回美國,而美國的游戲公司就不吃獨占這一套,PS3沒有游戲的壟斷,硬件的短板很快就被體現出來了,結果當然被市場拋棄了。
還有一大原因就是在PS3時代,大家制作游戲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發商們都開始買成熟的游戲引擎開發游戲,而跨平臺的游戲引擎很難在性能上兼容PS3這種奇葩的向量處理器架構的游戲機。
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的發生,索尼直接傻了,突然發現PS3的“峰值”性能上去了,但游戲開發商都跑路了。
開發商:你大爺的勞資不跟你玩了。
索尼的慘敗給羅晟的“驗尸報告”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