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晟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法務人才、銷售人才等等匯聚在麾下,他才能掌舵好這兩艘巨輪順利前進。
國外的人才要想辦法高薪雇傭他們為己所用,同時也要在內部積極培養人才,送他們出去深造,學成歸來再反哺公司。
內部培養人擬定公司資助員工出國深造的問題,羅晟非常果斷的拍板做出了決定。
這是雙贏的局面,也沒有耽擱太久,一周之后這件事情便在蔚藍海岸公司內部公開了.
公司決定從明年拿出10億元人民幣的預算支出用于啟動內部人才培養計劃,資助旗下員工出國深造。
預算支出規模根據公司的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來定,但不出意外,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會逐年追加。
一時間引起員工群體的巨大反響,尤其是一些年輕的研究型人才,能夠獲得二次深造的機會,無疑是個人的一次升華。
關鍵是,公司資助。
藍星科技集團的員工看到“隔壁”爆出的這一消息,也開始討論了起來,要說不羨慕顯然是不可能的,藍星科技的員工同樣也是行業的精英,而越是優秀的人就越清楚落后就會被時代淘汰。
不論是蔚藍海岸還是藍星科技集團,內部都有匿名員工社區論壇,匿名就是鼓勵員工在社論論壇發表心聲,以促進公司方方面面的改進和完善。
如果是實名,大家害怕會得罪領導,所以不敢說真話。
隔壁的消息傳過來之后,藍星科技這邊的匿名社區論壇也開始議論了,紛紛向終極大BOSS羅晟請愿,希望藍星科技也能推出這樣的福利制度,不能厚此薄彼。
事實上,他們太著急了,不過也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情。
羅晟當然不會忘記自己還是藍星科技的老板和締造者,手心手背都是肉,當然不會厚此薄彼,而且藍星科技同樣面臨人才缺位的問題。
沒有人,沒有優秀的人才當然不行。
在蔚藍海岸公布消息之后的第二天,藍星科技集團也隊內發布了一條公告,集團公司同樣從明年開始,將會斥資12億元人民幣用于內部人才培養計劃,資助旗下員工出國深造。
和蔚藍海岸一樣的標準,但凡是公司旗下的員工,都可以遞交書面申請書,需要經過公司相關部門的雙重交叉審核并全部過審之后才能拿到名額資格,同時對于申請者還有個硬指標,原則上要滿足三年工齡以上才行。
但同時也準許有例外,不滿三年工齡的員工也一樣有機會拿到名額資格,不過這就需要總裁辦蓋章批準才行。
這條例外是考慮到一些天賦型人才,給他們一個更好的環境能夠成長的比一般人快,貢獻也大。
消息很快就從公司內部傳播到了外界,在業界和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