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讓他感到優勢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公司已經成立快十年了,并且在航天領域,北美和歐美企業目前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
但埃隆·馬斯克根本不敢大意,羅晟這個人總是能創造奇跡,他的進場也很大程度意味著太平洋彼岸那邊的航天產業在多樣化和專業化方面很有可能會浮現出越來越多具有創新頭腦的行業領軍級人物。
當下的全球各大運載廠家在未來很有可能面臨的挑戰之一便是來自華國企業的低成本競爭。
畢竟,歐美人最討厭華國人的地方就是他們進入一個產業,就能利用他們的規模化、配套化把產品進行超大規模量產,然后做出白菜價。
真的很討厭這種競爭對手的出現。
……
科技綜合體大廈。
“主人,您收到了一份來自青華大學教授的郵件,希望您能投資他的科研項目,還有一些瘋狂的想法。”
羅晟剛剛完成手頭的工作,小娜的聲音便響應了。
“調出來看看。”羅晟說道,旋即偏頭看向旁邊的電腦屏幕,他沒有任何操作,但顯示面板在小娜的托管下自動跳出郵件內容界面。
“碳納米材料研究?”羅晟一看頗感好奇,于是繼續下去。
發件人叫劉建偉,來自青華大學,他在郵件當中描述了他和自己的研究團隊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獲得了理論上的重大突破,表示有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大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的制備方法。
但是沒錢,申請不到撥款。
“哇偶……劉建偉?臥烤……果然是他!!!”當羅晟看到劉建偉的郵件最后描述的內容時,眼前一亮,同時也把他的思緒拉回到了上一世的記憶里。
腦海里的畫面逐漸浮現出現了東南亞一代的場景,確切的來說是在印度尼西亞境內,赤道地區一個叫做林家縣的島嶼。
這是一片群島,其中一座島嶼被華國企業承包了下來,同時拉上了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和五十多家國內外集團公司參與,由華國航天科技集團牽頭主導,在這里破土動工建造了一個世紀超級工程,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浩瀚的太空工程,投資預算5萬億元人民幣起底。
羅晟依然記得這一世紀超級工程是在2031年立項動工,也即是他穿越重生的前兩年,島嶼在兩年之內建造了一座高達1298米的天塔基座,成為當時全世界最高的人造建筑。
而在同一時刻,外太空之上,基于天舟號空間站改造之后從低空軌道逐步上升到了3萬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上。
在中間段又發射了一座新的空間站,空間坐標點便是介于地心引力與外太空離心力的平衡點。
赤道上的天塔基座與外太空的天舟號將由一根3.6萬千米的拉強合格的碳納米管新材料構成的線纜聯通天塔與天舟號,從而打造成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座太空天梯。
不過羅晟并沒有見到太空天梯竣工的那一天,因為在2033年就穿越重生了,但是他知道這個由當時華國牽頭主導的國際太空項目預期需要耗時15年的時間,分三步走戰略來完成。
打造太空天梯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太空活動成本,因為可回收火箭的經濟成本依然高昂的發指,同時在2033年人類依然沒有實現可控聚變技術的掌握。
所以才有了華國牽頭主導的“天梯”工程這個國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