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月底爆發一波,今天一共1.5萬字更新,相當于平時六章更新量。
另外順帶說一下太空天梯或者說太空電梯這個劇情點問題,想必看科技文的各位都已經太熟悉了,如何把這個科技點寫出新意的確很不容易。
首先解釋一下,大家看到這里可能有人覺得本書已經到后期了,并不是,實際上寫到現在,進度才剛剛寫完三分之一,太空天梯在劇情里面出現了,但真正搞定已經到中后期了,也就是2030年開外,而書里面的時間線才2013年。
太空天梯有很多衍生技術,例如文中提及的納米技術、新材料、超導材料這些,其中一個突破了不一定就得首先用在太空天梯上,比如用在軍事上啊、半導體啊、醫療上啊、民用產品上面啊等等。
科技是成體系進步的,應用場景也是廣泛的,同時也是相互作用的。
有人說太空電梯是“奇觀誤國”,搞這個不如直接搞空天飛機、點亮可控核聚變科技這些,這個小玉不做評價,因為現實不存在的科幻概念可能現在認同觀點是對的,也可能反對觀點是對的。
但不正因為如此才有書寫暢想嘛。
小玉設定的這本書,相對來說整個技術體系是層層階梯式迭代進步的,之所以寫太空天梯也有這一層面的暗喻。
同時天梯也是人類在掌握可控核聚變之前能夠深度開發太空的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太空天梯的相關技術也能在其它領域大放異彩。
科技是成體系進步才能造就一個強大的應用設施——太空天梯,這是幻想的。
現實中也有,就是大家熟悉的航空母艦,這種人造鋼鐵巨獸是集人類工業制造技術之大成的作品。
至于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是因為還沒有點亮這些超級科技,太空天梯才登場的機會啊。
可控聚變技術這是本書的后期科技,現在這本書的進度才三分之一,因為這玩意一旦點亮了,就不是某個科技產品的變革了,而是會改變整個人類世界的格局。
同時也因為可控聚變技術會驅動人類從行星文明向恒星文明邁進,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必然導向,除非小玉無視這種邏輯硬著頭皮寫,比如明明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你就是死活不出地球,這就很沒邏輯了。
因為本書的劇情發生在地球以及地球軌道周邊,所以把可控聚變技術安排在后期出現,否則十有**這本書在小玉把大綱內容全部展現出來之前就寫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