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晟今天也來到了這里,此刻正于劉建偉在實驗室里。
兩人正站在一個實驗臺旁邊,上面放著一個透明的封閉隔離管,內部放置著的就是劉建偉團隊的最新成果,一段制造長達半米的碳纖維納米管新材料。
“半米長的管子已經打破了世界紀錄,劉教授你們的進展比我想象中的要快很多,不過我們需要的長度是至少三萬六千公里的管子,有什么辦法能夠在未來造出這種長度的管子?”羅晟盯著里面的碳纖維納米管說道:“劉教授,你倒不必有壓力,我的意思是至少有個理論可行的方向。”
聞言,劉建偉沒有多想便坦言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個我也不是沒有想過,我認為只有納米機器人技術得到突破才有能擔此重任,其它都不行。”
羅晟:“納米機器人?納米科技的突破可一點也不比新材料容易,甚至更難。”
劉建偉點頭道:“沒錯。納米機器人,這種病毒級別大小、用分子制造出來的機器人,碳纖維納米管是由六邊形的碳原子結構組成,而納米機器人很小,能在微觀層面構建這種結構。只要碳材料足夠,納米機器人就能造出幾萬千米長的碳纖維納米管,在理論上是絕對可行的,效率也飛快。”
羅晟不由得環抱雙臂默默的點點頭,納米技術如果能夠得到長足突破并應用,不僅僅能為新材料的應用帶來革命性的突破,醫療臨床應用也有著無窮的想象空間。
或許,打造太空天梯最大的意義不是深空探索,反而是以此為契機點亮人類的各種前沿科技,畢竟太空天梯需要的技術太多太多了,其衍生技術用于其他領域也是無與倫比的。
劉建偉看向羅晟:“羅先生,前年哈工大的一個科學團隊已經做出了600納米大小的機器人,相信在未來,更加智能化、小型化的納米機器人很快就到來,但就目前的技術發展速度來看,我們可能還要等待很多年,十到十五年甚至更久。”
聽到這話,羅晟敏銳的察覺的到了對方這句話的一些潛臺詞,旋即好奇的問道:“哦?劉教授你認識哈工大的這個科學團隊嗎?”
“這個科學團隊的帶頭人是我認識幾十年的老友,他在納米技術領域的專業程度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權威專家……”劉建偉點頭笑道,字里行間都對其表現出了倍加推崇。
羅晟何許人也?
心里稍加思索就瞬間明白了這位教授的心里想法,劉建偉加入星箭國際有半年多的時間了,羅晟雖然跟他相處的時間不算多,但也對其有了充分的了解,在工作之外的事情,是一位不好意思直接開口的人。
羅晟相信,如果不是因為和工作有關,他甚至都不會提及這個老友,這位新材料學專家在人情世故方面有點不大擅長,畢竟人家的心思都醉心于學術研究去了。
“劉教授,你能不能幫我一個忙,寫一封信給你的這位老伙計,我想把他和他的團隊從哈工大星箭國際來。”羅晟結束心中考量便直接問道。
果然,劉建偉一聽這話眼前一亮,毫不猶豫的點頭:“沒問題,我肯定全力以赴協助你把他挖過來。”
真直接,哈工大的校領導聽了多半鼻子得氣歪。
羅晟也是露出了坦誠的笑容,心里也不禁感慨的又一次想到了阿西莫夫《銀河帝國》里面的那句名言:絕大多數的科學家們之所以都是九流的行政人員,或許只因為他們慣于處理彈性較少的自然現象,而不懂得如何應付善變的人心。
劉建偉之所以總是申請不到研發經費,或許也和他“耿直”的一面有著很大的關系,某種意義上來講,羅晟成為了他的伯樂,他這樣的人確實需要羅晟這樣的人去支持才能更快的取得科研成就。
……
下午,羅晟邀請劉建偉來到了科技綜合體大廈。
雖然不知道年輕的金主是何用意,但他還是暫時放下了手頭的工作應邀來了,雖然“耿直”了點但也不完全是情商為負數的憨憨科學家。
“劉教授,今天把你請來是想給你看看一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