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羅晟就是這么不著調,竟然讓星箭國際去經營航運港口。
不過這話又說回來,外界雖然看不懂,但堅信大佬的這種看似極其不著調的布局,肯定是有他的道理在里面。
所以,所謂的專業人士就瘋狂的解讀其中奧妙。
可問題是,解讀來解解讀去,死活都看不明白他為什么要去建造一個超大型的港口?
外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星箭國際選擇在赤道線附近這個地址,就想到了羅晟應該是奔著打造一個火箭發射場?
可也沒道理啊,那也不應該耗費數百億資金去造一個港口碼頭。
因為神奇的“羅晟效應”,大家都堅信這里面肯定有道理,但就是猜不透大佬的用意。
要是能猜到就見鬼了。
誰也不可能把星港樞紐與太空天梯這種科幻的東西聯系到一塊去,而且目前對外宣布港口的名字就叫“林加港”,而不是“星港樞紐”這個名字。
外界猜測紛紜,新加坡的幾大港務集團非常緊張,但這些羅晟都沒有去關心了,星港樞紐的事情肖世杰在處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就算效率再快,星港樞紐的竣工時間也得到2019年去了。
而眼下,新能源車的布局才是羅晟關注的重點。
……
進入3月份之后,蘇城、申城、鵬城等幾座一二線城市的吃瓜群眾們發現自家所在的城市多出了一批施工隊伍,在各大馬路邊允許停車的位置破土動工,在地下鋪設新的電纜,在地面鋪設著一種長方塊形狀的東西。
但這些玩意兒都有一個他們熟悉的標志,那就是蔚藍海岸公司的專屬logo標志,看到這個標志的吃瓜群眾們立刻就想到了蔚藍海岸公司。
靠近了看才知道這玩意叫充電樁,不過大部分人雖然認識這三個字,但就是不知道是啥用途。
十大城市都在同時大規模的進行鋪設,總共要鋪設約35萬個公共充電樁,一線城市最多,尤其是首都,施工團隊平均每天要鋪設大約1000個左右的充電樁。
鋪設的地點都是社會公用領域,在大型商場、超市、公園、風景名勝區、交通樞紐及駐車換乘、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公共停車場。
這些工人都不是蔚藍海岸的正式員工,嚴格的來講都是合同工。
蔚藍海岸的正式員工只有準備了一個維護保養的團隊,規模大約是2700人左右,平均每座城市能夠分配10個員工負責整座城市所有充電樁的維護保養。
這其實也不是太長久的工作崗位,因為羅晟的目標是將來每座城市要砍掉7個崗位,只留下三個人,然后智能化、無人化管理,這是未來的大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不過現在招進來的人,羅晟也不會炒了他們,而是會調崗工作,將來必定要全球化的,其次全國城市有600多座,未來都是要普及開來,這些地方也需要就業崗位。
總體來講,還是一份有保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