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像內燃機或飛機一樣,這類問題可以解決。也有些時候,像軍事用途的飛船或飛艇,安全問題如此之大,技術永遠不可能像替代方案一樣可靠、有效。”
老將軍的發言結束之后,羅晟立即說道:“人工智能和戰爭的未來。該技術對世界的影響會遠勝于軍事力量和戰爭帶來的影響。自動化在未來工作中的作用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與會的一位軍事專家立即看向羅晟并說道:“無論是否開發軍事層面專用的人工智能應用,人工智能都將會是軍方必然的選擇。國防安全戰略正在吸引學術界、商界和軍方,也許美國人可能比一個世紀前的英國人更清楚,即廣泛科技變革會影響其軍事優勢,但不足以保證其勝利。”
片刻,再次補充道:“當人們認為所有的科技,其核心都是民眾和組織機構如何加以使用的時候,尤為如此。從弓箭打敗了騎士到終結了戰列艦獨大的時代的海軍航空力量,強權國家認為自己仍然處于領導地位,直到一次主場戰敗,歷史從此被顛覆。”
“我們不知道人工智能用于軍事用途其結果是否也會如此,即便現在這場對于人工智能發展前景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研討會,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太確定,可能未來20年,作為國家戰略安全分析員,考慮到技術的廣度與特定技術極可能發生的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會重塑未來的全球軍事。”
羅晟對此不置可否,對方結束發言之后,羅晟繼續發表自己的見解,道:“人工智能的優點是,盡管存在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但在引領全球軍事領域時,也能預見坐以待斃的風險。從數據處理到蜂群概念再到戰場管理,人工智能可以幫助軍隊快速、準確行動,同時能讓更少數人置身于危險之中。”
“或者也并非如此,當前機器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方法特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也意味著對抗性數據等問題,對于許多軍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說是挑戰。但我不可否認,人工智能應用于國防領域是大勢所趨,國家但有需要,我定竭盡所能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聽到羅晟最后的表態立場,在場的軍方大佬們們都暗暗點頭,都頗為高興。
與會的每一個人都參與討論,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研討會期間也是辯論的異常激烈。
討論核心就是不斷的研討辯論,只有辯論,潛在隱患問題才會越辯越清晰。
事實上,軍方就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問題,早在五年前就開始了辯證,也是越來越辯的更清晰。
末了,與會的老將軍再次說道:“軍方高度關注人工智能軍事化的迅速擴展需要,以確保國家獲得最大優勢,最大限度的減少對戰略穩定的負面影響,并防止戰略意外。”
此話一出算是確定了軍方要在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是板上釘釘的了,就像核武器一樣,想要擺脫核訛詐、核威脅的最佳手段和最優解,就是自己也有核武器。
道理是一樣的。
在接下來的三天里,羅晟和國防軍事戰略科學院的人接連三天的時間展開了緊密的研討交流,結果也是越來也明朗。
第三天下午,楊宏義再次找到了羅晟。
“羅先生,經過軍方的研究決定,我被委派與你進行溝通,我直接對軍方負責,同時軍方還決定有三個關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秘密項目交給你。”
房間里,此刻只有楊宏義少校與羅晟兩人,后者一聽旋即問道:“哪三個方面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