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李淳勝。
……
不到十分鐘過后,蔚藍海岸實驗室內部的一間休息室里,李淳勝通知了各大技術部門的負責人全都放下手頭工作來到了這里。
此刻,二十多人三三兩兩的在休息室里或坐著、或站著、或靠著墻面等等。
羅晟看著每一個人此刻都是容光煥發,喜上眉梢,畢竟今天的確是值得慶祝的時刻,外界還不知道國產集成電路事業已經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但他們這些處在第一線的科研人員都已經知道了。
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把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向全國匯報。
“各位,這六年來,我在國產半導體事業上僅財務投入就已經超過了3萬億人民幣,其中僅光刻設備的研發投入就已經超過了6600多個億,這都是‘補課費’啊,也是用愛發電,不惜成本,講道理我已經被掏空了,不會再有第二個3萬億砸進來了。”
羅晟這話引得眾人哄笑連連,國產集成電路事業這六年來默默蟄伏砥礪前行,自然是整個團隊的功勞,但大家也都知道,能夠取得這種里程碑式的突破,離不開羅晟這個人。
沒有他的魄力之舉,沒有他的資金支持和關鍵技術的支持,以及他強大的凝聚力把整個行業的頂尖人才匯聚在一起,國產集成電路事業想要取得今天的成績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要輪最大的貢獻者是誰,肯定是羅晟,對此沒有人不服。
羅晟接道:“所以,透過紫星光刻機正式邁入商用化是要提上日程了,不過在場的人都是搞技術的,商業化有別的團隊會來搞,我們今天還是要談技術問題,極紫外光刻機的突破并不意味著國產集成電路事業高端制造就已經完全自主化咯,不怕告訴各位,我們至今為止才實現了40%的目標,還有60%的目標仍然有待攻克。”
此話一出算是把眾人從喜悅的氛圍中潑了一盆冷水,冷靜了下來。
是啊,半導體事業之所以難,就難在這里,前面仿佛有著永遠闖不完的關卡,核心環節依然沒有實現全部國產自主化。
例如芯片的晶圓提純技術,目前國產相關廠商還沒有達到高精尖的地步,這個環節被日本的信越化工所壟斷的,全世界的高端芯片晶圓都用的是信越化工,如果他不給你高純度晶圓,整個行業依然是趴窩的狀態。
換句話說,羅晟這3萬億的投入依然不能實現整個國產高端芯片業的自主化,對方只要卡你個一年半載,錢就可能打水漂了。
還有其他關鍵環節也是。
國產半導體全產業鏈自主化道路,任重道遠。
羅晟沉聲道:“目前業界的消息是,明年抬積電和三星都已經成功將EUV技術導入10納米并開始量產,在高端芯片制造領域,我們現在已經是處于頂尖梯隊了,光源搞定了,但一些技術和材料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進入摩爾定律新的篇章之后,9納米以下的工藝需要降低成本,分辨率更高的極紫外光刻膠技術。”
光刻膠,這就是下一個技術痛點了。
眾人也都猜到了羅晟要講什么了,如今的半導體工藝被推展至10納米制程,但是實現特定圖形變得越來越困難,并且多重曝光也帶來了生產成本的上升。
羅晟繼續道:“引入極紫外光刻技術后,其所扮演的角色是最新邏輯工藝的關鍵光刻層,在芯片制造商被引入之前,極紫外是有光刻機、光源、光刻膠和光掩膜組成。”
眾人默默的點頭,之前極紫外光刻技術的臨界多在光源,因為光源的功率不足會影響芯片的生產效率。
而光源問題解決之后,新的挑戰即是光刻膠技術的限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