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或者說其母公司Alphabet,這家市值高達3289億美元,排名全球十大上市公司之一的科技巨頭在最近的幾年里愈發的焦慮。
如果看了谷歌1月發布的2016年四季報之后就不難發現為什么會如此焦慮了。
對于這份年報,Alphabet列出了在各個領域的競爭對手們,就會發現,谷歌這幾年的日子用“疲憊不堪”這個詞來形容最貼切不過了。
在人們的印象中,亞馬遜和谷歌,前者是電商巨頭,后者是搜索巨頭,兩者貌似不搭邊界的。
但實際上,在Alphabet所列出的競爭對手名單中,亞馬遜出現的次數僅次于藍星科技和蔚藍海岸,且足足出現了四次。
去年9月份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已經超越谷歌成為多數北美用戶在購物時的首選搜索引擎,有大約55%的用戶選擇亞馬遜網站開始購物,而購物者把Google作為購物默認引擎的比例已經跌至28%了。
在垂直搜索領域,包括亞馬遜在內的數個網站都是谷歌的競爭對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用戶可以通過這些網站內置的搜索引擎直接找到相應的內容,而非通過Google搜索。
也就是說,Google被這些垂直搜索引擎給分流了。
然后就是藍星科技集團了,這個名字可以說是谷歌的眼中釘、肉中刺,雙方的主戰場在視頻和廣告領域對標,作為互聯網界“雙子星”,有一個巨大的共同點便是兩家公司的營收都非常依賴廣告。
即便今天的藍星科技業務多元化了,但廣義上的廣告收入依然是排在第一位。
在同質化的收入來源模式之下,谷歌認為藍星科技在社交網絡、廣告平臺服務、在線視頻和數字助手等四個方面與自己形成了主要競爭關系。
而與蔚藍海岸的競爭主戰場則是在移動互聯網,核心的戰場是Android系統與WOS系統。
谷歌最頭痛的不是全領域樹敵,公司做到3000億美元的體量,各領域之間產生競爭關系太正常不過了,真正頭痛的是除了上述領域也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等業務板塊,谷歌都被壓了一頭,不是被這個對手壓著,就是被那個對手壓著。
唯一獨占鰲頭的板塊就是搜索引擎了。
憋屈。
但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兩個字:流量。
所以,現在的谷歌把藍星科技集團視為一生之敵來對待。
流量對于互聯網公司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可以毫不夸張的話說,誰掌握了流量入口誰就是互聯網行業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