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巨頭宣布要走開源共享的路線,一時之間,“開源”這兩個字成為了科技界時下的熱門詞條。
網上在撕逼到底是開源技術好還是封閉技術好,至今都是各執一詞,口水戰打的不亦樂乎。
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發現科技巨頭們已經開始做出選擇了,給人一種突然之間,開源之風就在全世界風靡盛行了起來。
事實上,所謂開源換個接地氣的說法就是拉幫結派立山頭,選擇誰的技術體系就意味著要接受該技術體系的標準,而誰是這個標準的掌控者,誰就擁有了國際定價權。
打敗對手的最佳手段不是消滅對手,而是讓對手變成自己人,最好是心甘情愿的變成自己的工具人。
身在局外但知道自己終有一天無法置身事外的拉里·佩奇看明白了這一點,領悟到了敵人少少的、朋友多多的好處,自己當行業盟主,給小弟們一口飯吃,把他們綁在自己的戰車上一榮俱榮,從根本上絕了他們想“以下克上”做一些非分之想的念頭。
看明白這一點的不僅僅是拉里·佩奇這一位科技大佬,身在其中的埃隆·馬斯克同樣看清楚了。
緊接著不久,剛剛進入4月份,SpaceX公司也發布了一則重要的公告,在Github上開源了SpaceX火箭相關的數據——SpaceX-API。
顯然,這一舉動讓人看出了SpaceX公司是糾結的,埃隆·馬斯克是進退維谷的無奈之舉。
開源力度完全不及星箭國際,因為如果想要達到星箭國際的力度,那SpaceX就沒有技術優勢了,但羅晟的星箭國際雖然抵消了這部分競爭力,可他還有無與倫比的“鈔能力”。
雙方的優劣勢對比,埃隆·馬斯克當然清楚這一點。
羅晟能夠承受得住星箭國際五六年一分錢不掙還能每年一百多億甚至兩百億美元持續燒下去,可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卻不能這么做,他沒有“鈔能力”這個東西
一旦開源力度跟進,可能就接不到訂單,沒有訂單就沒有收入來源,又沒有其它渠道為SpaceX公司的財務支出兜底,最后的結果可能就運營不下去,從而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
而如果跟不上力度,就會讓接下來即將冒出來的新興私營航天公司采用星箭國際的技術標準。
羅晟這波操作給SpaceX公司制造的困局幾乎是一個死局,把路給堵死了,如果跟進則死得快,如果不跟進也就死的慢,可不論是快死還是慢死,結果都是死,沒區別。
真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對手無路可走。
這不僅僅是SpaceX現在面臨的尷尬處境,也包括藍色起源、內華達山脈和軌道科學等北美的私營航天公司。
羅晟靠著他的“鈔能力”讓星箭國際在學習速度上超過了同行競爭者的創新速度,五六年的時間學習追趕就已經追平了對手用了十幾年才創造出來的成果,若是在“鈔能力”不斷加大力度的情況下趕超對手只是具體時間是多少的問題了。
到那個時候,局勢就要反過來了,就該輪到對手開始學習趕超星箭國際了,但由于沒有羅晟的“鈔能力”,埃隆·馬斯克是不可能給SpaceX公司每年200億美元的研發投入。
結果必然是學習速度趕不上星箭國際的創新速度,長此以往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最終出局的命運似乎已經注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