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們都在尋找這個入口,目前業界提供了兩大解決方案:一個是近些年興起還基本處于概念之中的腦機接口,另一個就是盛極一時的虛擬現實,這兩大解決方案都被視為進入虛擬世界的通道入口。
可以說,誰掌握了進入虛擬世界的通道入口,誰就掌握了未來。
馬斯克想搞的的腦機接口是走“浸入式”的路線,所謂的“浸入式”簡單的說就是在人的腦袋上打個洞,有點黑客帝國的味道,而且試驗結果也證明了這一路線確實具有可行性,在技術上是可以成立的。
但馬斯克的這種腦機接口技術,盡管對外宣稱是“微創”級別的,但先天就存在社會倫理爭議,無論開顱與否,因此產生的終端將成為人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會影響到人類的生理屬性,甚至會顛覆對個人的自我認知,這會帶來“我是誰”的疑問,更會帶來**保護上更多困難、法律責任認定的模糊以及對自由意志的扭曲操控等。
雖然馬斯克目前宣傳的腦機接口技術主要用于幫助生活不便的腦殘人士,可誰也不能保證正常人不會受到身體機能增強的誘惑。
這畫風妥妥的賽博朋克前兆的節奏。
谷歌則是押注虛擬現實,與之相比更有人性,也不會存在“我是誰”的倫理困境,這能夠避免很多無謂的社會風險的爭議。
但虛擬現實最大的問題在于無法做到真正的沉浸式體驗,這也是羅晟為什么毫不猶豫的放棄虛擬現實技術的開發的最大原因。
而蔚藍海岸旗下的“虛擬腦機”則是結合了兩者的優勢,無創式的技術避免了“我是誰”的倫理困境問題,不需要在人的腦殼上打個孔,將來產品可以順利推出,不會遭受太大的社會阻力。
同時也能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沉浸式體驗。
但是“虛擬腦機”一樣有自己的痛點,那就是這玩意太難搞了,技術太難搞了,蔚藍海岸實驗室都已經死磕了十年,耗費天價研發資金,預算開支一超再超。
可一旦做出來了,虛擬腦機的競爭力必然是無敵的,是真的可以把馬斯克和佩奇吊起來打,那之前的付出也必然會帶來難以想象的豐盛回報。
虛擬腦機一旦實現商業化普及,能夠建立一個足以媲美現實的經濟體系絕非夸大其實,其全功能的仿真系統能夠實現任何終端設備都達不到的高度逼真的人機交互程度,使其足以廣泛應用到游戲娛樂、教育、設計、軍事模擬訓練、航空航天領域等等。
“虛擬腦機能干的事情太多了,軍事用途上也極具價值,但不能讓人把它與軍品上打標簽,這不利于產品的推廣,這是我們要極力避免的問題。”羅晟看著他們兩個有條不紊的說道:“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在標簽上將之定位成什么呢?答案是向游戲娛樂這一塊靠攏,所以我們要定義為次世代ACC游戲主機。”
姚建鴻和高華都認同的點了點頭,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避免一些無謂的爭議,至于國內外的一些軍事機構批量購買去做模擬訓練,那就不管我的事情了。
現在都有軍隊拿游戲主機作為終端控制無人機、無人潛航器呢,國內有ACC主機被軍方拿去用作軍事用途,國外老美也拿微軟的Xbox游戲主機去用作軍事用途。
因為游戲機確實好用啊,一來自己不需要軍方額外撥款研發了,這些游戲科技公司已經幾億十幾個億的巨額研發投入改進性能,二來是新一代的士兵入伍之前就沒幾個不打游戲的,上手也容易。
兩大優勢能夠快速形成戰斗力,并且減少軍費開支。
羅晟喃喃自語的說道:“待會兒得和老張打個招呼,讓他去催催R星等游戲制作公司趕緊為新作登陸虛擬腦機立項,開發周期不會短,得提前搞,硬件到位了應用層面的產品也得跟進才行。”
這是必須的,不然到時候等你的虛擬腦機都出來了,結果里面什么都沒有,沒有豐富的虛擬內容生態,那要先進的鐵罐頭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