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大學生們都專注的聆聽著,羅晟有條不紊的接著說道:“我發現社會上尤其是網絡上有不少聲音說蔚藍海岸、藍星科技亦或者我旗下的其它公司機構的末位淘汰機制沒有人情味。”
“也有一些知名企業家表示從來沒有裁過員,也不搞末位淘汰制,理由在一個隊伍里總有最后一名,把最后一名淘汰掉這是不公平的。”
眾人聽到這里的時候都豎起了耳朵,羅晟的公司被外界詬病最多的就是末位淘汰機制和裁員,絕大多數蔚藍海岸的員工都很難在40歲左右的時候還可以繼續留在公司,除了一些逆天的天才和高管,大部分人都會在35至40歲這個年齡段離職。
所以,羅晟的公司的基層員工的變動是非常頻繁的,每天都有人入職和離職。
盡管這備受世人爭議,但仍然是無數人擠破頭都想要進來的。
舞臺上的羅晟說道:“這很難去衡量對錯,但我想說的是,把最后一名保住,對他而言是公平的、有利的,但對其它求職者,對將來的你們想要進入蔚藍海岸工作而言就不公平了,崗位就那么多,短時間內不會暴漲。”
“我們一只在講蔚藍海岸最大的難題不在于技術研究,而在于如何分錢的問題,公司賺了很多錢,錢從哪里賺來的?從社會上賺來的,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才能讓整個社會運轉處于良性正循環。”
“那么如何分配呢?如何分錢才是最頭疼的事情,我們最終選擇了裁員的方式來分錢,此話何解?”
“一個求職者進入蔚藍海岸或者我的其它公司入職,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員工待遇很高,當然前提是有真材實料且為企業做出了價值貢獻才能分享與之貢獻相匹配的剩余價值。”
“我們不說一些向社會輸送人才這種高大上的話,裁員就是裁員,我們之所以在他們35~40歲左右裁掉大部分人,是因為他們已經在過去的十多年里賺的差不多了,絕大部分的員工已經賺到了超過千萬元甚至更多。”
“好,我們裁掉他,或者他必須要通過更殘酷的競爭才能留下,不行就開掉,空出來的崗位你們才有更多的機會上位,等你們十多年后,我們也會開掉你們,讓下一批人接著上位,如此循環反復輪動下去。”
“我們聚攏了巨量的財富,在長期探索中我們以這樣的方式來向絕大多數人分配這筆財富,而不是讓這些錢聚集在少數人手里,這就是我們的分錢模式。”
場下的人和現場的記者們都是第一次聽到羅晟這么說,無不露出了震驚的表情,簡直聞所未聞。
到底是什么樣的大格局才能做出這樣的舉措?
原來是進行另類的財富再分配行為,很多人仔細一想也如夢初醒,大多數噴蔚藍海岸或藍星科技裁員的都是強行“仗義執言”的網民們,卻鮮有被裁員的當事人跳出來對自己被炒魷魚表示不滿。
這說明被裁員的人完全沒有意見。
他們當然沒有意見了,蔚藍海岸的高待遇擺在那里的,而且確實十分辛苦,干到接近40歲的時候就算公司不主動裁員,大部分員工也想辭職換一份輕松一點的工作。
后半輩子也該享受享受了,誰也不想累死在辦公桌上。
反正在蔚藍海岸就職十多年,錢是絕對給到位了,只要自己不造作不去奢望過那種極盡奢華的生活,后半輩子的生活基本上是穩定無憂了。
別的公司裁員,員工會大罵,因為錢不給到位,但蔚藍海岸裁員,員工98%的比例都沒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