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晟來到了位于江城的星箭國際的第二火箭基地,天梯工程確立以來,這邊就開始制造儲備可回收火箭了,只待太陽風暴鬧騰完事了就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太空發射,率先打造“先行者2號”空間站。
第二火箭基地里的一片低矮的建筑群,都是一層樓高,羅晟正和星箭國際可回收火箭設計的首席科學家楊建安在其中一棟建筑內的廊道上邊走邊談。
所處的低矮建筑便是火箭倉儲室,羅晟看著眼前六根巨大無比的未加注燃料的火箭就在這間倉儲室內安安靜靜地“躺著”不動,這景象蔚為壯觀。
旋即問道:“楊老,星箭20S已經儲備了多少根了?”
所謂的“星箭20S”便是星箭國際旗下的鎮店之寶,于2020年定型的超重型可回收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160噸之巨,為人類歷史之最,超越了老美的“土星5號”。
楊建安看著眼前的火箭回道:“全都在這了。”
羅晟言簡意賅道:“得加快進度了,未來二十個月內必須要封存20根才行。”
相當于一個月就得造一枚出來,時間上的確很趕。
但羅晟不得不這么要求,因為還有兩年不到的時間太陽風暴就要襲來了,必須要在風暴吹過來之前把火箭都封存好。
隨著天梯工程進入第二階段的軌道部署,未來將會持續不斷地把物資送抵軌道上空,光是兩座先行者號空間站的質量就分別達到了1.33萬噸和8400噸級別。
一枚“星箭20S”超重型火箭發射回收之后,并不能立刻就進入再次發射的序列當中,即便團隊運作效率十分出色,也需要一周的時間來維修排查才能進入再次發射序列,確保不帶著問題上天。
但在維護排查期間的時間空窗期,就得需要另一枚火箭來補位以此循環起來,同時還得要有應急備用。
萬一炸了,要有備用火箭第一時間補上以確保天梯工程的進度穩定有序推進。
“對了楊老,你順便安排一下,讓人來這拍幾張高清照片出去用于宣傳。”羅晟回頭說道。
“行,就讓秧視的媒體機構來拍好了。”楊建安點頭,外媒機構是肯定不會放人進來這里的,第二火箭基地也是有著很高的保密要求。
羅晟一聽直接連連搖頭道:“讓秧媒拿第一手資料報道沒問題,但不要讓秧媒的攝影師鬼才來拍照片。能把萬噸大驅拍成漁船既視感,我是真的怕他把“星箭20S”超重型火箭給拍成沖天炮。”
楊建安:“……”
這是要用來高調宣傳的素材,不但不能藏著掖著,必須要高調亮出來,讓投資者看得到實實在在的東西并帶來強烈的科幻視覺沖擊力,尤其是華爾街那幫頂尖資本大佬們。
都不是好忽悠的主兒,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羅晟要讓他們堅信太空天梯能成,講玄學故事可以穩住他們一時,但無法長期穩住他們,而天梯工程又不能一蹴而就。
羅晟在星箭國際第二火箭基地待了幾個小時,了解了具體的進度,開了個臨時會議便離開了。
底下的人都在賣力的干事,而羅晟要做的就是講故事、談愿景、聊使命。
星箭國際打底8.5萬億美元的預算投入,對于全球投資者而言,他們才不關心什么星辰大海夢,他們只關心什么時候能收回成本并為他們創造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