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在聽完女皇陛下的這番話之后。
他忽然意識到了自己和女皇陛下在這方面的覺悟。
對楚云而言,情緒乃至于情感,是放在第一位的。
對方都那么無所謂了。
都不在乎是否能談成了。
這對楚云來說,索性就別談了。
他是有脾氣的。
也不太能接受被人如此的忽視,甚至無視。
可反觀女皇陛下,卻似乎根本不在意。
又或者她在意,但她很會收拾自己的情感。也不會被內心的所謂情緒,而影響她的判斷以及決策。
這就是楚云和政治家之間的差距。
也是楚云未來應該去學習的。
他未必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但任何一個大人物,又豈會輕易被自己的情緒所操控,甚至作出失去理智的判斷?
楚云忽然想到,父親當初和自己探討的一個話題。
一個當飛機上乘坐著對國家充滿威脅的破壞分子的話題。
楚云的回答,就明顯太過感性。
也不夠果決。
他是站位,太過人性化了。
也太顧全所謂的大局了。
這所謂的大局,只是他的大局。
只是他對無辜人的照顧。
可這么做,極有可能因小失大,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牽連更多無辜的國民。
其實這個道理,楚云會不懂嗎?
他當年從軍的時候,又豈會沒經歷過類似的事兒?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官方什么時候,對任何向官方發起挑戰的破壞分子妥協過?
不論是要挾人質,還是與官方談條件。
官方不會作出任何的退讓乃至于妥協。
毀掉破壞分子,永遠是唯一的手段。
為什么?
因為一旦官方妥協了,愿意付出代價。
那么將會有無休止的破壞分子站出來。并向官方索要條件。
一次讓步,必將陷入無盡的深淵。
也將會牽連更多的無辜市民成為人質。
所以,強硬的手腕,在這個時候是非常關鍵的。
一次便趕盡殺絕,能最大程度上,確保國家的安全。能讓國民獲得最安全的生活環境。
這,便是他與真正的大政治家之間的差距。
也是覺悟上的懸殊。
楚云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他不太能站在高位,去俯瞰這個世界,去操控這個世界。
他的所有出發點,也太過平民化。
根本無法作出對真正的大局最正確的判斷。
送女皇陛下回到酒店時,夜幕已經降臨。
燕京城華燈初上。
夜景說不出的璀璨而美好。
楚云陪女皇陛下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