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玩著手中雖然還沒刻任何字,但已經多了幾分可愛,也愈發圓潤的田黃石印章,李祐的心很快就沉靜了下來。
跑去找武則天黏糊了半天,雖然在對方看來兩人不過分開不到一天而已,甚至早餐都才剛見過面,可于李祐來說可是有差不多一年時間沒見到了,自然想念的很。
尤其是在雁門關那種不缺做皮肉生意的各族美女的地方廝混了這么久,李祐可是憋著火氣呢。
就是可惜了,武則天還是太小了點,也是個只能看不能吃的主。
等到手下人收拾好了,李祐這邊就可以正式開始他考察治下其余四個州府的風土人情的辛苦旅程了。
各地的官員當然都對李祐的到來表達了最大的敬意,也沒有那頭鐵的非得搞那什么義正言辭的諫言,來個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比較符合大家的愿景。
當然李祐一直其實都是比較愛惜民力的,倒也并沒有過多的打擾。
除了偏了偏路,跑去了前世的家鄉沂州那邊泡了個溫泉,嘗了嘗當地小吃,重溫一下家鄉的味道,其他時候基本都是去的那些遠離人群的地方,免得當地百姓也跟著勞民傷財的。
而且李祐自己也是很有筆數的,像是孔府和泰山這種地方他是壓根沒去。
不說在不在他的封地范圍內,關鍵那倆地方象徽不一樣啊。
一個是文圣一脈,歷代讀書人心目中的圣地,另一個則是皇帝封禪的五岳獨尊,跑這樣的地方去溜一圈完全是找刺激。
大家只會覺得他這是在表明他奪取皇位的決心,正和李祐自己的本愿背道相馳。
況且后世李祐就去過這些地方,真沒必要再去冒這么大風險。
他都可以想象,哪怕他只是和這種地方擦肩而過,搞不好都能被那些風聞奏事的御史們給噴成篩子,更別說直接跑去了。
不過各州的軍事設施,還有當地的軍府李祐肯定是要看的,這可不只是他用來打掩護的借口,也是他真正的使命之一。
這眼瞅著沒幾年就該和高麗棒子以及倭國鬼子開戰了,他這邊肯定要早做打算才行。
就算是不為建功立業,就為了李祐自己的本心,那也是必須要狠錘這倆貨一頓的,打死勿論。
而這樣的大戰可不是朝夕之間就可以做好準備的,尤其是牽扯到海戰還有走水路的運兵,單是一個造船就得提早很多年就要開始。
而這個過程李祐也不只是看了當地的軍情,也實實在在的感受過了當地的民生情況,他下一步的計劃都是要用到這些的。
不論是為戰爭服務,還是為了讓他看上去更像個貪財好色的紈绔子弟,當然多賺錢本來也是他的一大喜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