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由此保住了徐庶這個同樣智計百出的智囊人物,也算是給劉備更多的選擇。
諸葛亮是個典型的文人形象,實際上家世也不簡單,可不是什么寒門子弟,這從他與水鏡先生的關系,從諸葛恪能跑去東吳當謀主都能看得出來,這位的背景肯定不簡單,說是世家子弟都不為過,自然有其傲氣。
而因為三顧茅廬那事,不論是傲氣的關二爺還是狂人張三爺,都對這位并不是那么感冒,就算是諸葛亮通過自己的智計百出證明了自己不是個眼高手低的主,可是心結已經種下了,二爺和三爺還是很難對這位軍師心服口服。
可徐庶就不一樣了,這位本就是正兒八經的寒門子弟,年輕時又干過任俠的事,因為不平而殺人,也因此不得不化名出走,可以說很對二爺和三爺的脾氣,加上坎坷的經歷讓他的性格沒有那么棱角分明,和這兩位主還是比較合得來的。
這樣很多事情起碼能有人居中調和一下,也不至于完全由著這兩位的性子來。
所以說多了這一位,對劉備的助力可不只是多了個謀主而已。
劉備也正是知道這一點,才會如同原本嘉獎七進七出的趙子龍那樣嘉獎李祐,因為他不止護住了自己的老婆孩子,還保住了徐庶的老母,也就是保住了徐庶這位良才。
當然有了這樣一段恩情,李祐以后和徐庶肯定也是經常互相走動,反倒是和諸葛亮怎么也親近不起來。
這位算計太甚,在這個電影世界中更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主,連趙云都能輕易的犧牲掉,也實在很難讓李祐心生親近。
至于對傳說中的人物的那點崇拜什么的,經歷過這么多副本世界的李祐早就很是淡然了,就算是有好感,也該是對著他的小弟趙子龍,又或者劉關張三兄弟,多一個少一個的實在無所謂的很。
畢竟心態不一樣了,這個世界的傳說想必以后也少不了他自己這一號,也會多出許多關于羅平安的傳奇故事。
而這次戰斗的后續影響還不止于此。
戰后,東吳吊唁劉表的使者魯肅是個對劉備很有好感,本身也主張聯合多過對抗的,他勸說劉備聯合孫權共抗曹操,后來也多次努力促成此事。
就算是在諸葛亮被派往東吳商談聯盟事宜,然后舌戰群儒的過程中,魯肅也沒少出力說和,最終促成了兩家聯合抗拒曹操的局面。
由此長坂坡這一戰也可以說是促成后來的赤壁之戰的一個契機了,絕對是影響深遠。
當然劉備的麾下自此有了徐庶,又有了李祐這么兩個大的變數,也算是進入了一個歷史的拐點,迎來了嶄新的篇章。
這之后不久,諸葛亮入吳,經過一番唇槍舌劍,加上有魯肅的幫襯,還是成功的促成了劉備和孫權結盟抗擊來勢洶洶的曹操的局面,盡管劉備顯然是處于一個從屬的地位,誰讓他手下實力這么弱小呢。
而就在同年,曹操攜大勝之勢,帶著號稱八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南下,想要一舉打趴下一直掌控著南方的孫吳勢力,甚至有畢其功于一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