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他曹丕剛剛上位,又沒有曹操多年積攢的威望,想要壓服這些人談何容易,真的是……太難了!
更何況劉備和孫權這邊會等著他坐穩這個皇帝的位置嗎,當然是選擇在他立足未穩的時候趕緊開打啊。
這不有個現成的借口在這,不用才怪呢。
曹魏竟然換了國號,滅了大漢,為了匡扶漢室,解救天下萬名于水火,他們自然是責無旁貸,必須干曹魏丫的。
此等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沒等曹丕那邊調理好內部關系,李祐他們紛紛開始出擊。
孫吳也和劉備這邊約定好了,彼此之間保持克制,就看誰能搶下更大的地盤了。
也就是幾年功夫,整個關中地區就被劉備吞了個差不多,當然靠近孫吳的一側主要還是被孫權那邊給啃了下來。
雙方很有默契的保留了一些緩沖帶,免得提前爆發更大的利益沖突,反而便宜了曹魏那邊。
情勢變得愈發的明朗了起來,曹魏已經是茍延殘喘的意思,基本上可以肯定要退出爭奪天下的序列了。
不過他們顯然還想再蹦跶一下,于是分別派了人去到了北方草原和孫吳那邊,為的是什么,可以說是昭然若揭。
孫吳這邊得到的利益相對劉備來說可就有限得很了,心里不平衡是肯定的,曹魏正想利用這一點,提前引爆孫吳和蜀漢的沖突。
至于去往草原的,顯然是想引烏桓等草原民族南下。
為了給自己爭取一些喘息之機,也就不在乎什么生靈涂炭,或者草原民族會對中原造成多大的創傷了。
不過劉備那邊一眾謀士早就算到了這一點,很多東西都預防在了前頭。
諸葛亮再一次出使了孫吳,和孫權那邊達成了一些協議,雖然雙方都知道彼此之間的這一場大戰早晚避免不了,不過眼下還是先干掉曹魏為主。
而同時李祐也帶著騎兵跑去了北方草原,還等著烏桓他們這些草原民族來中原,先打服了他們再說。
就算李祐獨自帶隊去,也有足夠的信心能夠打的他們不敢南窺。
結果李祐直接把烏桓的單于給滅了,就算是想逃都沒跑了,帶著主力直接被打殘,然后整個北方草原都成了李祐的牧馬地和征兵處,進一步充實了他的騎兵隊伍。
這下子曹魏那邊的心思算是徹底給撲滅了,所有的算盤都沒有打響,等待他們的貌似只有完蛋一途。
到了這時候,劉備順理成章的打出了匡扶漢室的旗子,直接自立為皇帝,國號為漢。
而孫吳那邊也認可了劉備的自立,甚至還派人來參加了儀式,表示了恭喜。
當然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諸葛亮上次去孫吳的時候就曾經承諾過,兩家一起干掉曹魏以后,劉備這邊也要認可孫權的地位,支持他立國。
至于之后這天下歸屬,當然還要兩家打過以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