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一些個敢于對大唐百姓動手的海賊,自然也是有功無過。
更何況在李祐的默許下,還有些私底下的好處可以落到他們手里,他們的干勁可是十足。
這就和此時的航海技術有很大的關系了,不論是去往半島三國如高句麗和新羅,又或者是去往倭國,人們選擇的方法都是跟著季風和洋流的變化,在合適的季節里,沿著海岸線來航行。
真個離開海岸太遠,不論是補給還是辨別方向都會成問題,也就意味著會有生命危險,甚至是整船人都跟著倒霉。
所以這些海賊不論在海外多么囂張,哪怕他們真的斬斷了過去,枉顧家人朋友的死活,他們也沒法真正的離開陸地的支持,早晚還是得回來,那自然就要受到李祐的拿捏。
等到手下這幫子未來的水軍班底被訓出個樣子,理順到能用的程度,那些個海賊應該也就被教訓的差不多,知道這北方海域到底誰說話的聲音最大,最管用了,到時新式戰船正好也該入列了,挑選精銳充實過去正好。
可以說李祐的計劃是一環扣一環的,一點時間都沒有浪費,也做到了以戰代練,想必提升也是最快的。
他這邊畢竟身份比較敏感,前身又是個徹底的紈绔,確實沒有這方面的班底。
李祐如今有心想要在這里貫徹他自己的聲音,到底還是要有個過程的。
理順了地面上的軍政兩方面,才能騰出手來朝深遠的大海中邁進,也是為下一步對高句麗和倭國的戰斗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在這段時間,在文政方面李祐實際上也是有所建樹的,只不過表面上看這些功績依然不屬于他,而是他麾下兩大得力干將薛大鼎和劉仁軌的杰作。
在之前的試行過后,曲轅犁和磚窯在整個齊州境內都徹底的鋪開了,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年的糧食產量再次增加也算是一個佐證。
這里面自然也少不了李祐弄出來的堆肥和簡單循環農業的作用,更高效的利用農家肥,順便也改善下農家的衛生條件,減少一些疾病的發生,也就讓齊州這邊的非自然死亡率減少了許多,這自然又是一大政績。
后續這些東西也逐步的在李祐下轄的五州之地全面的進行了推行,也讓另外四個州府跟著沾沾光,要不然李祐的話哪能在這些地方也那么好使啊。
就算是對外李祐的罵名依然不少,可同樣有些人會記得他的好不是,就比如說那些個州府的父母官們,還有同樣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的那些個軍府眾人。
而真正讓李祐的話在那些沿海的州府,尤其是那些個府兵們之中那么管用的,還是李祐拿出的另一個東西,那就是曬海鹽的技術。
雖然說大唐這邊實行的是鹽鐵專營的政策,實際上鹽政這塊落實到各個地方還是不一樣的。
有鹽井的地方,往往是可以直接用這個來抵扣稅賦的,也有的干脆就把當地產的食鹽當做了軍資。
主要也是考慮到各地的鹽的品質,還有運輸的便捷問題,會進行更加靈活的調撥。
而李祐拿出來的這法子,自然不會無償的送給沿海的百姓,而是讓他弄成了軍方專營的。
一部分會作為當地的賦稅部分運送到長安那邊,極高品質的雪花鹽如今也是長安城中眾多達官貴人們趨之如騖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