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用看似得計,將李祐迎上梁山,或者說現在只是在清風山這里時,卻發現這位武大官人好像淡定的過了頭,而手底下的實力也比他預想的要強太多了。
李祐是把他早就精挑細選過的,覺得真正得用的人物都成功帶了過來。
手下數得上號的好手就有武松和董平兩位,放到后來梁山一百零八將時期都是頂尖的統領。
其他沒排進一百零八將中,實力卻沒差多少,甚至比很多湊數的所謂統領來的要強悍許多的也是不少,單是李祐手底下湊起個幾十號統領都夠了。
當然他如今能夠真正領導的人馬肯定沒那么多,主要也就是他手下的那些個江湖人還有靠著各種產業收攏來的人手罷了。
在他明面上脫離了和那些產業的關系以后,像這種類似看場子的存在,自然也都跟著退了出來,只留下掌柜這類的核心人物幫忙掌握賬目就可以了。
只看李祐這個陣容,不給他一個梁山二當家的位置都有點不合適啊。
再加上這些個統領也都聽說過李祐的名頭,或者干脆就和他有舊,在李祐上山后,倒是立馬就成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
吳用設計讓李祐上山來,為的還是化解眼下的困局,既要打敗呼延灼,還要重振梁山的聲威,最好多吸引一些人物上山來,在李祐這邊安頓好以后,立馬就開始問計于李祐。
李祐給出的第一條就是要合并三山的人馬。
清風山的自然不用說了,在王英被秦明干掉以后,剩余兩位頭領就帶著人馬投奔了梁山,已經算是合并進來的,不分彼此了。
可二龍山和桃花山的人馬如今還是自行其是,只是形勢所迫才和梁山一同抵御呼延灼的大軍罷了,還不能說是徹底入伙。
尤其是沒了宋江這位有著偌大名頭的家伙來吸引人的情況下,三方之間還是若即若離的關系。
李祐的名頭自然也夠大,只是少了宋江那種讓人納頭便拜的主角光環。
有此提議后,另外兩路雖然也非常意動,但終歸還不好意思直接同意,總是有點屬于頭領的矜持的。
俗話還說呢,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不是,他們和梁山眾人間,以及和如今的李祐之間之前也沒有太大的瓜葛啊。
“這樣吧,對于我的武藝各位可能還沒見識過,總不那么讓人信服,
我如今既然忝居這第二把交椅,沒有過人的本事也有德不配位的嫌疑,這次正好跟幾位統領切磋一下,免得大家都覺得我只是有倆閑錢而已。”
李祐笑瞇瞇的站起來,對著周圍的人拱手說道。
這也是他不同于宋江的一點,可不會見到別人就故作謙虛,擺足了低姿態,動輒自稱小人,結果卻是個真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