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尊也是的,人家一個古人,就是憑著書本吃飯的,你跟人家面前裝啥呢,聽說以前的什么狀元,探花,榜眼什么的,過目不忘只能算是基本功,出口成章是家常便飯。
要做文抄公,你也找個靠譜的啊,比如,李白的詩,蘇軾的詞,要是不抄幾段,遇到了穿越同行,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這下好了,胸口碎大石,徒手劈榴蓮,手插電風扇,鐵錘砸巨蛋,裝逼不成反被cao,何必呢…
董蒙覺得,自己這邊倒是無所謂呀,本來就是打著求知的態度,公孫方臉上也是客客氣氣的,這種相互討教,互通有無,秉持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態度,放在古代,這特么可是一樁佳話,當下盛行的,就是這些玩意兒。
只是,本尊那里,就有些麻煩了,開不開心倒是其次,關鍵是面子上掛不住呀。
那邊公孫方見著董蒙很認真的盯著自己所寫,心中頓覺寬慰,道:“董兄,另有仁、義、禮、智、信,這幾字,我還有很多話要說…”
拉倒吧…
作死呢,你…
董蒙顧不上什么讀書人的禮節,趕緊勸阻道:“公孫兄,公孫兄,我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茴字,竟有這么多學問,公孫兄果然是大才,只是,我生性愚鈍,對經文學淺,正如方才公孫兄說的,求學不能好高騖遠,我覺得說的非常對,今日所獲,對我來說,怕是要多加揣摩,如此,我繼續揣摩這些學問,公孫兄繼續參悟數術之道,若是有不解處,我兩人再相互參詳。”
‘求學不能好高騖遠’,是公孫方的師父,當代大經學家,鄭玄訓誡公孫方的,這年頭,就算是世家,也講求師承,公孫方自是謹記在心。
董蒙口中,連呼著‘公孫兄’,態度上又多恭敬,于公孫方來說,三言兩語將董蒙來說,已經彌補了自己數學方面的短板,圣人都說了,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取長補短,查漏補缺才是為學之道。
經過這番接觸,董蒙以后世人的待人處事,也讓公孫方感覺到從未有過的輕松,若是說什么,倒是說不上來,只是覺得,與董蒙一起研究學問,還是挺不錯的。
送了公孫方出去,我們沒有心思去管公孫方是不是偷聽阿月跟虎子講課,躲到了偏僻處,左看右看,忽而覺得空氣中彌漫的滿是尷尬。
不管咋樣,終究是要面對的。
唉!
董蒙故作嘆息,自嘲道:“幸虧我早上沒有用經意試探公孫方,本尊,這次我們兩個有些失算了,以后我們就知道了,絕不能跟三國的人談文論道,公孫方這個無名小卒就這樣了,以后碰到了荀彧、諸葛亮,可就麻煩了,好在沒被公孫方看出什么紕漏,真是好險,好險。”
職場三**則。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做了錯事時候,要主動承認,倘若是領導犯的錯,那就要用‘我們’這個詞。
最重要的第三條,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董蒙首先將今天這事兒,做了個論調,是我們一起做的,而不是本尊自己做的,不管什么結果,董蒙和本尊都是同樣的責任,然后揚長避短,只說今日的會面,是成功的,雖然沒有達到讓本尊‘開心一下’的效果,但是為以后做事兒積累了經驗,也是有用處滴!
就差‘熱烈慶祝雙劍合璧吊打公孫方的會議圓滿結束’這樣的橫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