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董蒙的所作所為,羅平根本沒有什么意見,幾人合力推著轅車,根本沒有人喊著疲累,甚至于沿途時,根本不讓董蒙走動,強迫董蒙躺在車上,說什么讓董蒙保存著體力,到了村子交易時,可要全部仰仗董蒙做為。
董蒙是務實之人,若是比起耐力和力氣,跟羅平這些人根本沒法比,以往搬家時候,那些大件電器,比董蒙矮小瘦弱的師傅能輕松搬起,換了董蒙就哼哧哼哧還抬不動。
人有所長,物有所分,回了成山村,董蒙還要憑著記載繪制地圖,能省下一些精力,自是再好不過。
“仙師,你真是太厲害了,以前我們出去打劫,得來的東西,還沒有這次換來的多,嘿嘿。”
羅平在最前方,與同伴左右以繩索牽著轅車,好為拉轅車的伙伴省些力氣。
呵呵。
到現在,羅平還一直覺得,攔路搶劫,就是一種正當職業,根本沒有一點羞愧的意思。
“以后,你就可以派了人來,隔了半個月來一趟,只做些交易就好。”
董蒙懶得跟羅平計較,不過這無形之中,倒是給成山村尋了另外一條出路,每日外出,去那些縣城周邊的村落叫賣,得來的糧食竟然有幾百斤,附帶的其它物件,更是繁多。
成山村什么都缺少,甚至找不到幾件可以用的農具,董蒙與虎子、月華開墾出后院的田地時,著實有些辛苦。
若是幾年前,張角沒有動亂時,青州的這些村落,多半有著自己的里長,亭長,若是有人私下販運商貨,會被其人當場抓了,而如今這等境地,鹽極為缺少,又是人日常必需品,也就使得法規和制度形同虛設。
董蒙之所以給這些村落無償做些診治,也是想著混個臉熟,以后不用董蒙親自出面,可以讓羅平代了董蒙前去,至于帶的精鹽分量,也絕不可超過百斤,若是帶的多了,無異于孩童拿了金物招搖過市,不過徒然使人生了歹意罷了。
在董蒙的規劃下,以成山村為邊界,向著四周逐步修建房屋,然后再以房屋向外延伸,開墾出荒地,最少在十一月之前,要開出至少千畝的田地,好用做來年種下小麥。
這并不是董蒙不想開出多的田地,而是此處的環境不允許,最大的節制因素,就是水源。
以前董蒙不知道為什么記載中,會說古人起源于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甚至于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到了漢末這個時代,董蒙才算知道,農業為主的時代,若是離了水,一切都是空談。
之所以成山村極少耕地,就是因為成山村周邊沒有水流,最近的一條河,也是幾十里之外,也就是董蒙帶了貨物去販賣的地方,之所以這些地方還有村落,正是得益于河流的緣故。
不管是種植小米,還是種植小麥,都需要水來灌溉,尤其是如今處在小冰河時期,遇到了干旱時候,內陸的地區,井水水位低,只是吃水就很難了,更不用說以水來灌溉。
因為沒有河流,加上戰亂不能安定緣故,成山村才會被淪為黃巾軍的林牧占據,周圍向內延伸幾十里,多是荒無人煙,只是,成山村這處臨著海邊,地下井水絕不會枯竭,縱然沒有河流,純以人力來灌溉,也可種植作物,不過,卻是做不到一人耕種十幾畝的程度,那些孤兒寡目,家中沒有男丁的,怕是一畝地也不能打理的妥當。
太祖曾說過,人定勝天。
這等事兒,若是董蒙協調一番,應不會有了什么問題,當下最緊要的,是先開墾出荒地。
董蒙回了成山村時,在村口便見到自己的徒弟,月華,似乎在等著董蒙,見到董蒙,當即告知董蒙,成山村來了人,指明要見過董蒙,好像是上次來賣鹽菜的孫吉,不過,說要見董蒙那人,卻不是孫吉,而是一個叫做孫乾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