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又是一段“她活過啊”,將歌曲推向了**。
林立的歌聲忽然變得懷念了起來,有著淡淡的哀傷。
可就是這種淡淡的傷感,讓人揮之不去。
林立唱道:
最後のサヨナラは(最后的那聲永別)
他の誰でもなく(不為任何人)
自分に叫んだんだろう(只對自己說)
最后,吉他聲減弱,林立對著話筒,最后半唱半說道:“sayounala,sayounala……”
日語里,sayounala,不是再見,而是永別,那種不會再見或者生離死別的時候,才會說sayounala的。
林立最后這兩句,唱得很輕,仿佛一切都已經不再重要,但卻讓所有人聽出一種不舍。
是啊,她曾活過啊,鮮活的生命曾在這個世界綻放。
可是那只是曾經了。
她還是選擇了離開。
因為這世界,并不令她滿意。
所有人沉默著,似乎在為那個曾經活過的“她”默哀。
林立的歌曲唱完了,他放下了吉他。
臺下此時已經一片淚眼。
所有人都被林立這一首歌征服了,原本就是林立的粉絲們,此時更是瘋狂,而那些原本因為林立“口出狂言”而希望林立丟臉的記者們,此時也開始倒向了林立。
對于記者們來說,這是秋碧山中和林立兩人的battle,并不涉及什么家國情懷。
他們雖然希望島國人秋碧山中獲勝,但林立依靠強大的實力征服了他們,他們自然不會違心選擇站在秋碧山中那一邊。
反而是見識到了林立的實力后,他們吃驚不小。
這就是華夏第一人的實力嗎?
簡直太恐怖了,短短幾分鐘,就創作出了這么一首歌,島國乃至全世界也沒有林立的對手啊!
因為之前大家都聽了陳晴青對林立的一番介紹,所以對林立現場創作的能力也有一些心里預期,但他們萬萬沒想到,林立的現場創作能力竟然這么強!
林立唱的這首歌并不難,歌詞是一篇簡單的新聞,念稿出來,唱的部分歌詞并不多,是完全可以在現場創作出來的,歌詞里大篇幅的“她曾活過啊”,伴奏也就是吉他,這些都很像是很像是現場創作的結果。
大家都不怎么懷疑林立這首歌是自己現場創作的,畢竟這事是秋碧山中現場發難挑起來的。
而秋碧山中現場發難雖然也有可能是事先安排好的,但大家覺得可能性不大,因為林立短短幾分鐘就創作出比他三天寫出來的歌還要好,這不僅會讓秋碧山中丟盡臉面,就連島國創作人也會受到牽連。
島國民間和華夏可不對付,秋碧山中又是標榜創作才子的人,他要是輸給島國人還沒事,但主動挑事卻敗得一敗涂地給華夏明星,只怕他在島國國內的口碑就砸了。
秋碧山中不可能不清楚這點,所以他是不大會被收買,而毀掉自己的口碑和人氣的。
最最重要的證據是,秋碧山中此刻的這張如喪考妣的臉。
秋碧山中要是被收買做戲的,此刻絕不會是這么一副臉色。